關鍵詞【互信】
一、詞語釋義:兩個相對獨立的個體間的互相信任,謂之互信。
二、互信的兩層含義互信是彼此共有的東西,不可能是“剃頭挑子一頭熱”。互信,就是既要對對方的可信度做出肯定評價,同時要主動的給對方展示自己的可信度。
互信的基礎首先是信。你若信不過地方,你和他就不會有互信,就沒辦法往深裡相處了。
其次是你與對方要相互給與彼此信任。這種信任必須得是雙向的,且還是彼此能強烈感覺到的,感覺不到就談不上互信,不夠強烈就產生不了足夠的互信。
三、互信的意義和價值互信的存在,對人生的走向具有極強的推動作用。人要立足於社會,就必須得去一點點、一步步的與各種各樣的人去建立各種各樣的互信關係,唯有這樣,他才有立得直、行得正的本錢。
我們所熟知的《三國演義》中,有著名的“三顧茅廬”的故事,就很好的說明了互信的價值。劉備當初不顧關張的歧意,堅持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隆中,就是建立在了對諸葛亮本事的相信基礎之上的。而諸葛亮則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考驗,由初始的有疑慮,到對劉皇叔進一步加深了信任,遂做出了樂意出山襄助大業的決定。
在後來的二人合作共事期間,劉備對諸葛亮表現出一副信任的態度,而諸葛亮對劉備也是真心相對,以實際行動贏得了劉備的深信不疑,甚至直至暮年託孤,足見其互信有多深。
四、互信是合作共事的基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通常是經過熟識而建立的,透過合作共事而加深的。
互信是合作共事的基礎,這是普遍認同的公理。任何人要與人建立合作共事的關係,一方面必須要自己認可並相信自己的合作物件,另一方面,別人也得透過已經建立的對你的認可與信任,才可能更進一步的發展合作關係。
我們通常說一個人能夠呼風喚雨,其實就是在說這個人在社會上所建立的互信關係是足夠多的。互信就是人的面子,而面子常常帶來感召力。
五、互信是人際關係的基石人與人之間,只有有了互信,才可能持續保有相對緊密的關係。如果雙方或任何一方對已有的互信發起了挑戰,產生了質疑,那麼,彼此之間關係的疏遠或冷淡,就成為必然的走向了。如果不能及時的化解這種質疑,你們雙方的關係就會分崩離析,漸行漸遠。
互信對於人際關係的作用,可以體現在其能夠維持更深入且持久、更牢固且彌堅、更全面且具有戰略性的關係。
互信的存在,簡化了相處的邊際成本,使雙方得以感覺到更多的舒服感。
六、對人缺少互信的人容易得「猜疑症」生活中,不太容易相信別人或讓別人感覺難以置信的人,一般都患有“猜疑症”,他們總是太相信自己並不準確的判斷,感覺別人總是要加害自己,因此每時每刻都是疑心重重的,活得很累。還是那部《三國演義》,其中不互信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曹操最具有與人不互信的特質——猜忌,他宣稱自己夢裡殺人,實質是害怕別人近前殺己;他宣稱“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讓天下人負我”,實質上就是對別人抱有的猜忌之心。再如,諸葛亮利用司馬懿的猜疑之心,巧施空城計;周瑜利用對蔣幹的不信任,讓其盜書而去。達到了誤導曹操的目的,等等。
七、人與人之間促進互信要做的事要與人建立互信,通常並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它通常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經歷的考驗。當你認定了一個人,想要與他(她)建立一種理想的關係的時候,你需要做到的是:
①、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意圖。主動表達對對方的喜歡、欣賞與好感,釋放自己持有的友善之意。
②、讓對方明白自己的底細。主動的去介紹自己的基本情況,興趣愛好,坦誠自己的優缺點。
④、多多使用讚美性的語言。相處需要的是舒服,人在舒服的情況下,極易釋放自己的信任感。
⑤、一些小恩小惠會有奇效。適當的饋贈一些對方喜歡的禮品,以提升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好感。
⑥、藉助彼此信任的關係人。如果中間能有一個彼此深信的關係人,產生互信就會順理成章了。
八、善用你的互信生活中,善用你的互信,可以起到增加自己的氣場和風度的作用。但請注意不要濫用你的互信,要在自己的內心裡對人有一定的底線與尺度,在此基礎上才可以展現出來自己的互信,否則,不分青紅皂白地濫用互信,就是輕信別人,這樣的話,會讓別人瞧不起你的。盲目的信任,就是缺心眼兒,無論是對事業還是人生都後患無窮。
如《三國演義》裡曹操因為盲目信任蔣幹,誤中了周瑜的離間計,結果誤殺水軍大將;他因為盲目的信任黃蓋,結果誤中了東吳的苦肉計,最終被險些剿殺,等等。
九、結語: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人生非常寶貴的資源性的東西。生活中,你所與人建立的互信越多,你的人脈也就越廣,你的人格魅力值也就越大,自身所擁有的氣場也就更強大,你在社會上的生存力,也就會更加表現得遊刃有餘。
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前提應該是互信,單方面的信任是不可能產生以上所述的效果的。
永遠都要記住,與他人的互信是把雙刃劍,它起正面作用的時候,會促進你生活多有快意,且越是有信任,相處方式就簡單,就越是多快意,故有“老友賽老酒”的說法;而一旦起負面作用的時候,也是帶有毀滅性的,因為你釋放出來的每一份信任背後,都會附著著你的老底,故有“越是瞭解你的人,傷你越深”的說法。
生而為人,不管在何時何地,都不要賤賣了自己的信任,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辜負了與別人之間的互信,這應該成為一種做人的信條與原則,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