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聽過這樣一句話:“成功往往是最後一分鐘來訪的客人”。

為了迎接這位客人,有人願意付出所有的心血,但也有人認為它太難伺候了,選擇半路放棄。

成功不會無緣無故地到來,但也不會毫無理由的離你而去,成功偏心嗎?偏心。因為它只對努力的人有好感。

讀過《斷舍離》這本書的書友都知道,斷舍離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選擇物品的依據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需不需要”。

成功亦是如此,面對不需要的,當斷、當舍、當離。

01、慵懶、散漫的惰性當“斷”

汪國真說過:“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

懶人都有一個通病:眼裡沒活、愛使喚別人、不會主動解決問題、遇事只會不停的抱怨、不主動承擔自己該有的責任。

當然生活中這樣的人有很多,他們對自己的要求不高,走一步是一步,永遠一副懶散且不知足的樣子。

成功的人總是很專注於自己的努力。

他希望自己的大腦可以像永動機一樣不停的工作,現在我們應該能明白為什麼他可以成為世界首富。

錢鍾書寫的《圍城》中主人公方鴻漸,出國留學投機取巧不學無術,買了一個假學位回來,逃避了學習的苦,最終遭受了生活的毒打。

有一句老話說得好:“欠的賬,終歸要還的。”

“不奮發,則心日頹廢;不檢束,則心日恣肆。”想要變優秀,勤奮是抹不掉的。

小學課本《傷仲永》還告訴我們即使有才華,日後不勤加學習,最後也只能泯然眾人矣,何況你我本皆為眾人。

所以,人若懶,諸事皆難;人若勤,萬事皆易。

02、無用、無效的需求當“舍”

無用、無效的需求,走捷徑是最無用、最無效的,成功的方法有很多,但最行不通的就是走捷徑。

仔細研究每一個成功的人,他們鑄就的高樓堅硬而又結實,從不會因為一塊磚、一塊瓦而投機取巧;而失敗的人,反而把捷徑小路鋪成了康莊大道,把自己的房屋搭建的鬆鬆垮垮,弱不禁風的像嬌羞的女子。

李時珍歷時27年著成《本草綱目》,曹雪芹披閱十載寫就《紅樓夢》,司馬遷傾盡一生成就《史記》

錢穆先生曾說過一句話:“古往今來有大成就者,訣竅無他,都是能人肯下本功夫。”

詩人李白小時候十分貪玩,經常讀書讀了一半就跑出去玩了,有一次,他看到河邊有一位老奶奶在磨鐵棒,他很好奇,就問她為什麼,奶奶語重心長地說:“我想把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李白大受感動,立刻跑回家刻苦讀書,最後成為一代詩人。

飛蛾破繭時,只能靠他自己慢慢掙脫繭的束縛;長蛇蛻皮,只能靠身體與障礙物的摩擦;成功的路上沒捷徑,我們走的才堅實!

03、與他人的攀比當“離”

俞洪敏先生在《願你的青春不負夢想》這本書中提到:

一個人想要變得與眾不同,最重要的是不要與別人比較——總有人比你好,也總有人比你差,這種比較沒有意義,改變不了現狀,只會讓沉溺在比較之中的人變得心胸狹隘,你應該和自己比較,比較一下今天是否有進步,明天是不是比今天更有進步。

“苦惱、煩躁、絕望、不如意、不順心、不快樂……”有人總是抱怨這個世界怎麼這麼不公平,為什麼他一生含著金鑰匙出生,順順當當,通暢無阻。而我一生都沒有好運光顧,悽悽慘慘,受人排擠。

《送東陽馬生序》一篇寫馬君則,“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意思是因為心中有足夠快樂的事,所以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當別人都在拿著家庭條件嘲笑這個窮學生的時候,他的心裡只有讀書,並絲毫沒有因為窮而不快樂。

一個人只有知道了自己為了什麼而活,才會願意接受命運的安排。

攀比不是最可怕,最可怕的是丟失了那份跟自己較勁的心,所以跟誰攀比都不如跟自己攀比,比比昨天的自己,比比上一秒的自己,進步了沒。

不知不覺說得這麼多了,該說晚安了

最後願你累了就睡覺,醒了就微笑,不隨便攀比,不刻意逃避,知足常樂,百事可樂。新的一年,願成功會追隨你的腳步,願雜念遠離你的生活。

9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擁有多少財富才能算做到三十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