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感重要嗎?我的回答是:重要。
過節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人們設定出這麼多節日,我想大概是為了區分這一天與平常日子不同,為了紀念某些人某些事,為了使得這海海人生多一份期待,亦或者僅僅是為了找個藉口讓自己放鬆、開心吧。
今天與朋友聊到結婚,她說計劃今年結婚,去領個證就好了,簡單點。
我跟她分享了我的想法:結婚一生只有一次,該有的儀式還是要有
求婚儀式要有,男生莊嚴正式的極其認真的向女生說出:“你願意嫁給我嗎?”,女生或感動或欣喜的答應:“我願意”,這是一幅很美好的畫面
結婚儀式要有,曾經很多次參加好朋友婚禮我都哭的稀里嘩啦,當新娘的父親手挽著心愛的女兒走到新郎身邊,鄭重其事的,充滿不捨的將女兒的手交給新娘,這一幕定格,意味著女兒真的長大了,要飛出爸爸的羽翼,成為別人妻子,開啟新的人生。
結婚照要有,準備結婚的時候大概是每個女生狀態最好的時候,這是時候她們還沉浸在愛情的甜蜜裡,眼裡透著光,期待著美好的婚姻生活。這時候拍出來的照片大概是洋溢著青春美好的氣息呢。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婚房也是要有的,我常常想象著一幅畫面,新婚夫妻規劃著自己的婚房,兩人合作打造自己的小窩,規劃小窩的同時其實也是規劃兩人未來想要的生活,這也讓彼此更加了解。
而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租房,我想也應該把房子佈置成你們想要的樣子,佈置成結婚開心的樣子,製造不同,迎接新生活,新家庭。
以上,是我給他的建議,很多人會說晚一點做沒關係,或者後面補,但是我想說,有些時間,有些重要的時刻過了就是過了,再做已顯牽強,無意義。
就像二十歲看上的一條美麗裙子,覺得很貴,捨不得買,等五十歲的時候,有錢了能買得起,但是你已不是少女,這時候你在穿這條裙子已是違和的感覺。
儀式感就是這一天不同,正如小王子說的:“他知道她4:30要來,於是他從一早就開心的期待起來”,有期待,有不同,這就是我理解的儀式感。
所以,該做的儀式還是要做,不要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