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母親書讀得不多,早年讀了小學二年級就輟學回家當了個放牛娃。不是母親不愛學習,因為她是個孤兒。外公外婆去世的早,十四歲的姨媽帶著我的母親,兩人相依為命,直到成年。

當年嫁給父親後,母親終於有了個完整的家,把公婆當做了自己的父母,十分孝敬。自從我懂事起,十里八鄉都知道我母親是孝敬長輩的典型。當然,祖父祖母也把我母親捧作掌上明珠,是最心疼的兒媳婦,勝過女兒們,這讓姑媽們著實不爽。記得小時父母有口角,祖父祖母知道後必定雙雙來調解,祖母安慰我母親,祖父數落我父親,我們兄妹幾個小不點躲在一邊起鬨。從小到大,父親是“怕”母親的。事後母親總要對我們兄弟做一番類似心理輔導的教育。讓我們深信不疑父母是恩愛的,父母是愛我們的。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是要給我做“心理輔導”的。從小我愛惹禍,常把鄰家小孩揍了,對方家長牽著孩子上門討“說法”。母親也不含糊,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根竹枝把我抽得跪地求饒,對方破涕為笑後方才罷休。打完後,母親是要給做做一番“心理輔導”,要讓我明白為什麼打我。捱打了還得心服口服。

當然,母親的脾氣也是火爆的,對我們兄妹四人的管束也是說一不二的。學前,印象深刻的是每天得扯著嗓子叫我們兄妹回家吃飯,有時一幫孩子玩得興起也就有意裝作沒聽見。這喊聲由最初充滿母愛的聲音“明伢子、燕伢子、彩妹子回家吃飯了。”一下子變成了凶神惡煞般的聲音“明伢子……狗吃的,趕緊回家。”這一喊不得了,孩兒們聽到撒腿就跑,從各個方向趕緊跑回家。

上學後,母親立下規矩:沒有學習時必須做家務、幹農活。平時的生活就這麼限定了要不幹活、要不學習,沒有第三個選項。為了不幹活,兄弟三人找各種藉口要學習,做完作業就背書,背完書還得偷偷給自己加多一篇作文。總之學習讀書比干農活輕鬆,為了逃避幹農活會想著法子去“學習”。這倒成就了我們兄弟幾個,成了九十年代初村裡最早的大學生。

兄弟三人陸續讀大學去了,父親為了掙兒子們的學費也是每天起早貪黑,不知疲倦的幹活。眼看著父親不堪重負,母親又來了個“政策調整”,讀大學的諸位兒子們,每學期只給一個月生活費,其他費用自己去勤工儉學。這下好了,除了上課,玩是基本沒空了,一下課就得找事做賺錢去,要不然學費沒著落,飯沒有的吃。沒想到平日裡打工卻讓我們提前接觸了社會,瞭解了生活。這讓我們畢業就業有了提前準備的機會。

隨著年齡增長,兄妹幾個相繼結婚生子。母親是沒有閒著,幫著帶孩子,好讓我們安心工作。記得我家孩子剛滿百日,妻子計劃回岳母身邊住些日子,母親也就轉場去了老弟家幫忙。為了管住我,生怕我每天不著家,母親就在陽臺上用個小花盆栽了一株辣椒苗,交代我每天早晚必須給苗澆水。廣州夏天天氣熱,一天不澆水這小花盆裡的小苗都可能會乾涸枯死。每週和母親通電話,首先問的是辣椒苗怎麼樣了?這略施小計就把我給“栓住了”,本想趁“自由”時期去遊玩也只能打消念頭。

當然,母親也有“難伺候”的時候。在城市生活久了,除了帶孩子也就沒有別的娛樂生活。她想兒子,想女兒了也不能去看看他們。於是過段時間母親就“生病了”,這下我著急了,帶她到處去看醫生也查不出什麼問題,直到兄妹幾個陸續過來看望她,這“病”就自然好了。這往後只要母親“生病”,先帶她去做個檢查,沒事了,把兄弟姐妹幾個叫來聚聚,準好。在母親眼裡看來,親人就該常聚聚,這樣才好。

常言道“母親在人生尚有來處”說得好,過了不惑之年,為人父母后才知道做母親的艱辛。也正因為母親的智慧才讓這個家族更有凝聚力。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親兄弟因贍養老人“起爭執”,弟弟說哥嫂不守時,我卻真心羨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