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了一個影片:
李銀河談起年輕人不願結婚的原因:“感情這東西是流動的,人的感情流動和婚姻的絕對忠誠,兩者本身就產生了矛盾。”
這幾年,“單身潮”這一詞逐漸被人談起,“單身潮”又名“單身貴族”。
專家指出,中國30-50歲的單身人數陡增,使社會核心正悄然發生變化,一方面說明很多人的愛情生活不再以婚姻為基礎,另一方面說明在以經濟為主導的社會形態下,很多人正在逃離傳統的婚姻禁錮。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結婚了?產生“單身潮”的原因有許多,專家表示,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工作原因。
01我們期待的愛情是流動的國家民政局資料顯示,中國單身男女人數已近2億,主動選擇單身的"單女"明顯增多。
以前的很多婚姻是包辦婚姻,普遍存在著“父母之命,媒妁之約”。兩個人條件合適了,或者父母覺得合適,就可以開啟一段婚姻。
現在,感情因素在婚姻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如果結婚,一定要嫁給愛情”是很多年輕人嚮往的,年輕人願意自己主動選擇。
這樣的嚮往也會讓自己對愛情的期待值變高,希望找一個絕對忠誠伴侶和永恆的愛情。
很多人發現,兩個單身男女聊著聊著感情就淡了,之後就走散了。
剛開始受對方吸引,認為對方是自己的“真命天子”。愛的時候恨不得對方是自己的全部,但一方發現對方不是自己想要的人或者沒那麼愛,就會迅速抽離。
調查顯示,獨居人口從1990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4.6%,如今有超過5800萬人一個人生活。
因為,誰也不能保證,愛情是長久不會變質的;一個現在說愛你的人,並不能保證會陪你一生。所有寧願關閉內心,一個人生活,好好愛自己。
02組建家庭的擔子太重堂弟是家裡的獨子,家裡條件一般。弟媳是家裡的長姐,雖然工作不錯,但是父母沒有穩定工作,沒有退休金,弟媳有時候要照顧家裡的弟妹。
今年回家過年,發現堂弟沒有了以往的意氣風發。聊天時,堂弟坦言:婚後壓力太大,要面對車貸,房貸,照顧兩邊的家庭,感覺自己很無力。
問起何時要寶寶,兩人都十分堅定:目前兩人事業都是剛發展階段,打算等經濟好些再考慮要孩子。
結婚後,不僅是兩個人組建成一家家庭,也意味著兩個人要承擔起起三個家庭的義務和責任。
對年輕人來說,體面地活著已經很不容易。比起結婚後承擔起繁瑣的重擔,單身是一段無比愜意的時光。
03離婚成本太大李銀河表示:現在離婚成本太高,好多人在經濟上和情感上接受不了,損失太大。
有關資料表明,2019年,全國共有947.1萬對情侶登記結婚,離婚共有415.4萬對。
今年過年回家,聽說初中同學的父母已經離婚。
家鄉小,父母間大都彼此認識,小時候常聽媽媽談起她父親追她母親是多麼浪漫,令同齡人十分羨慕。
在我眼中他父母是一恩愛的夫妻,父親是教育局領導,母親在我們縣裡開了一個文具店,並且生意火爆。每次去店裡買文具時她爸爸媽媽都笑眯眯的為我們介紹,彼此眼裡的幸福是藏不住的。在同學上大學後,她父母離婚,令我十分驚訝。
後來得知,她父親淨身出戶,後來娶了學校裡的一位剛大學畢業的老師,她母親卻一直單身至今。幾天前,到她媽媽店裡買文具,發現雖然店裡生意依舊火爆,但她媽媽沒有了年輕時的意氣風發,眼裡是無比落寞和滄桑。
歌詞“得不到的永遠在擾動,被偏愛的有恃無恐”大抵如此吧。
都說男生的愛是呈現下降趨勢,女生則是上升趨勢。開始一段感情是容易的,可是割捨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卻很難。
我們用了多久的時間才會愛上一個人,用多久的時間才習慣一個人的存在,又該用多久的時間才會忘記彼此。
04女人獨立後,愛情只是附贈品在古代,男人是社會的勞動者,就要求女人應該“女子無才便是德”,在家相夫教子,女人多是依附男生的狀態。
如今,隨著社會分工結構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女性擁有了工作,女人擁有了掙錢的能力,能夠自己掌管人生。
身邊認識30、40歲還未結婚的。也經過了被催婚的年齡,大多是因為沒遇見合適的,就一直單著,欣然接受“大齡剩女”的稱呼。她們努力工作,保養的不錯,其他時間做瑜伽、理財、旅遊……身邊也不乏追求者,好像並沒有“大齡剩女”的尷尬。
問起她們會不會嚮往結婚,她們告訴我:不向往是不可能的,也希望身邊有一個陪伴自己疼自己的人。只是婚姻對她們來說不是必需品,在沒有找到想結婚的人前,一個人生活也挺好。
愛情是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當過度依賴對方帶給你的生活時,你就失去了獨立的資本。
就像李銀河說的:現在已經沒有絕對的理由讓你非得進入某種模式。
生活是自己的,你喜歡那種生活,那就去選擇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