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自己有兒子,也曾經是兒子;自己是父親,也有父親。雖然早就有了這雙重身份,對兩者的關係卻一直沒大搞明白。現在兒子長大了,父親去世了,有些事情忽然就看得清楚了許多。這事,也得從兩方面去看。在相互關係上,民間說五十年前看父敬子,五十年後看子敬父。這話很有些道理。因為前面是父親的世界,後面就是兒子的世界了。我們不妨

先看看父親在兒子眼中的變化。

七歲:爸爸真了不起,什麼都懂。

十四歲:好像有時候說得也不對,我們那道數學題爸爸竟然做不出來。

二十五歲:老爺子喋喋不休那些陳詞濫調,都什麼時候了,還講那些,跟不上形勢。

三十五歲:爸爸當初如果像我這樣會周旋,他一定會有更高的地位。

四十五歲:我不知是否該同老頭商量商量,也許他能幫我出出主意。

五十五歲:可惜老人家已經過世了,他是多麼沉穩實際和富有遠見啊!

既然如此,孩子小時父親就應該多親近孩子,他崇拜你,需要你的幫助。父親老了時孩子也應多聽聽老人的忠告,做為過來人可以幫你少走彎路。我有位朋友已經退休幾年了,問他有什麼體會,他的一番感慨令我也感慨了半天。其實人退下來後別的都無足輕重了,就看重一個親情。他告訴我,兒子小的時候,他部隊工作忙,別說很少有時間陪陪兒子,有時一出海連家都難得回。每次回去兒子總要糾纏要爸爸陪著玩一會兒,可他總說沒有時間,等以後吧;學校開家長會,兒子多希望父親能去呀,可他一次也沒能參加。現在反過來了,他閒起來了,兒子卻忙得不可開交,他想同兒子聊聊天,兒子說抽不出空,以後吧;他燒好了一桌子菜,打電話叫兒子回來,兒子說外面有應酬,改天吧。

看來這種父子沒空相處有其客觀性,也許還有其普遍性。但只要願意擠,時間總會有的,關鍵要有陪孩子和陪老人的意識。為人父者,百忙之中,一定要抽時間多跟孩子玩玩,不僅是親情需要,也是教育良機。孩子長大了,也要記著多與父母交流,自立門戶後更應該常回家看看,這比金錢和物質更重要。兩代人都應該記住:父欲陪而子已大,子欲養而親不待呀。人生只有一次,它是不能重來也不能複製的,何況這種溝通和交流對雙方都是大有益處的。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只因為你,我活成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