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命運,性格是對人或者事物態度以及在行為上表現出來的一些特徵:熱情或冷漠、懦弱或堅強等等。
在某種意義上,性格也可以理解為人生的格局。
提到格局,大家都很熟悉,雖然我們未必精通其含義。但是我們會時常聽到這麼兩句話:
我們永遠無法賺到認知範圍以外的錢。
古人云: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這兩句話說的便是格局。我所認知的格局是時間、空間和人性三維一體的概念。它可以通俗地理解成一種洞穿時空的眼光或者一種包容萬物的胸懷又或者處理萬物關係的能力。
長鯨暢遊於滄海,方知海的博大深邃;雄鷹翱翔於天空,方能縱覽陸地之寬闊無邊;孔明雖然躬耕於隆中,卻能高瞻遠矚,看清天下三分之勢。
自古皆有格局者,畢生專於事務,學習不厭,誨人不倦;自古皆有庸俗卑鄙者,常常忙於臆測人性的陰暗,意淫不斷,毀人不倦。
縱觀整個歷史不難發現,人性總會因格局而導致良知一次次被泯滅又一次次被喚醒!⑩年浩劫人們忙於批鬥整人,有格局的人往往更有利於保全自己性命。改革開放的人們忙於各奔前程。有格局的人很快踏上了致富的征程。這便是格局決定人生的成敗。
自古以來凡是有成就者,無不是擁有大的格局的人。沒有格局的人即便能暫時成功,卻往往會因為自己的狹隘和無知,將到手的成果毀於一旦!闖王李自成進京後燒殺搶掠,盡失民心,於是他很快就敗亡了;劉邦入咸陽後約法三章,嚴令三軍,於民秋毫無犯,方贏得了民心,最終也贏得了天下。所以說性格決定命運,格局決定成敗。
我們怎樣才能擁有一個足夠大的格局呢?
很多處於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小朋友也許會問:我們沒有足夠的知識和眼光,怎麼才能夠擁有一個足夠大的格局呢?
首先, 那便是配合父母,結合自己所學,一起用戰略的眼光去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戰略格局養成計劃。
伴隨著自己認知範圍的不斷擴大,我們的格局也會不斷地得到提高。
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學習並加強自己的自律能力,並且在理論和實踐中達到相應的平衡,做到知行合一。做事情想問題都多想幾步,多看幾步。
制定一個人生目標,並且將人生劃分為幾個小的階段,設計分目標。這樣更容易隨著小目標的實現,去調整或者提高自己的目標。
其次,擁有大局觀,捨得觀,善於分清主次矛盾,有所犧牲才有所收穫。
有一個流行的方法可以將事物重要急迫分級別劃分開來:
第一級別:重要且緊急的事情;
第二級別:重要卻不急的事情;
第三級別:緊急卻不重要的事情;
第四級別:不重要也不急的事情。
200年正月,劉備殺徐州刺史車胄,背叛曹操,策應袁紹。曹操不得不領兵攻打劉備。田豐對袁紹說:“曹操東擊劉備,一時不容易罷兵,明公如能舉兵襲擊他的後方,一定可以一往而勝。”但袁紹卻說孩子有病,田豐氣沖沖地退了出來,邊走邊用柺杖狠狠敲著地面,說:“完了,沒有希望了!千載難逢的時機,因為孩子有病就丟掉,可惜啊!”袁紹聽說以後,惱羞成怒,從此疏遠田豐。袁紹沒有大局觀和捨得觀,搞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最終敗於官渡之戰。
公元前205年,劉邦和項羽在彭城一場大戰,劉邦大敗,劉邦的父親太公和呂后都被項羽俘虜了。項羽在兩軍陣前架起大鍋,威脅劉邦,如果他不投降,就煮了其父。劉邦卻滿不在乎地說:咱倆是兄弟啊,我父就是你父,現在如果你煮了你父親,麻煩你把肉湯也分給我一杯。項羽甚怒,卻也沒真煮了劉邦老父。
不難看出,劉邦具有大局觀和捨得觀。將事情輕重緩急和個人得失有一個清楚的判斷,才最終戰勝了項羽,統一了天下。
第三,擁有積極的態度和強大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建立和擁有強大格局的關鍵。
白落梅在書中寫道: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可以將日子過得行雲流水。但我始終相信,走過平湖煙雨,歲月山河,那些歷盡劫數、嚐遍百味的人,會更加生動而乾淨。時間永遠是旁觀者,所有的過程和結果,都需要我們自己承擔。
“承擔”便需要積極的心態和強大的自控能力。當我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我們不妨俯瞰一下我們的人生,像時間一樣,我們也做一次自己的旁觀者。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你縱覽自己的人生經歷,人生過往,你將避免陷入某種短暫的困苦而不能自拔!當你俯瞰自己的人生時,你將會總結過去,汲取經驗教訓,鼓起勇氣,展望未來,再次踏上新的人生征程!
朋友們,過去的歲月裡,大家都曾經經歷過很多苦難和挫折!然而縱覽人生格局,歷史證明,我們所經歷的所有苦難和挫折都是構成我們人生的必需品!而經過奮鬥成功後的喜悅和幸福,是人生給我們的獎勵!
新年伊始,大家不妨俯瞰一下自己的人生。總結過去,展望未來,願我們擁有更大的格局,讓2021年成為我們騰飛的起點!一起加油吧!朋友們!一起奮鬥吧!朋友們!成功一定屬於有胸懷有格局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