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禮多人不怪”,這是古老的中國格言,他在今天仍有十分實用的效果。《禮記·曲禮上》說:“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這正是中國人對禮的認識的真實寫照。小小的一個“禮”字,在生活中常常起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禮品是社交的紐帶。做生意免不了人際往來,贈送客戶禮品不僅可以聯絡感情,表達情意,有時候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無論是拜訪陌生客戶,或者給老客戶帶上一份禮物,不但能夠敲開對方的門,還能敲開對方的心!

禮物能夠代表一種誠意。著名的西班牙禮儀專家伊麗莎白就說過:“禮品是人際交往的通行證。”不管是首次拜訪還是後來登門,帶上一份精心準備的禮物,首先能夠說明你對待對方的態度是積極的,是比較重視的,這樣從開始就能給對方一個好的印象,為下一步的交流奠定了基礎。另外一點就是帶著禮物上門,還能夠化解見面時的尷尬氣氛,哪怕對方原本不願接待你,也很難在你的熱情之中冷麵打發你。

原一平經常給準客戶送“大禮”。

通常,原一平的第二次拜訪比第一次規矩,把握“說了就走”的原則,找個適當的理由,講幾分鐘就走。

問題的關鍵就在第三次訪問。

有一天,原一平去拜訪一位準客戶。

“你好,我是原一平,前幾天打擾了。”

“瞧你精神蠻好的,今天沒忘記什麼事了吧?”

“不會的,不過,有個請求,就勞煩你今天請我吃頓飯吧!”

“哈哈,你是不是太天真了,進來吧!”

“既然厚著臉皮來了,很抱歉,我就不客氣了。”

回家後,原一平立即寫了一封誠懇的致謝信。

“今日貿然拜訪,承蒙熱情款待,銘感於心,特此致函致謝。晚輩沐浴在貴府融洽的氣氛中,十分感動。”

另外,原一平還買了一份厚禮,連信一起寄出。

關於這份特別禮物,原一平自有標準:

如果吃了準客戶1000日元,原一平回報他2000日元的禮物。

第三次訪問過後的20天,原一平會做第四次訪問。

“嘿,老原,你的禮物收到了,真不好意思,讓你破費啦!對了,我剛滷好一鍋牛肉,吃個便飯再走吧!”

“那麼客氣,喝杯茶的時間總還是有吧!”……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在日積月累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

人的感情具有物化性,僅用話語來表達你對客戶的關心和友誼不太實際。即僅憑兩張嘴是無法建立友好關係的,還要有點物質上的交流。這就需要你運用一些小禮品來溝通和和客戶的關係。

有“禮”好辦事,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其實很多時候,對方在乎的並不是送去的財物,而是一種得到尊重和重視的感覺。因此,可以說,“送禮”是一門藝術。“禮”不在多,關鍵要能夠抓住對方的心。

不管送什麼樣的禮物,投其所好才是最重要的“投其所好”送上小禮品,往往能打動人,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是人脈關係更加牢靠。

在美國,一位銷售員去拜訪一家公司的董事長,董事長正要下逐客令時,秘書推門進來了,對董事長說了一句話:“今天沒有郵票。”這個時候銷售員站起來與董事長告別走了。

第二天他沒有去拜訪董事長,而是去拜訪了秘書。見了秘書之後,問了秘書昨天給董事長說的“沒有郵票”是什麼意思?秘書告訴他,董事長有個獨生子,喜歡集郵,過幾天就是他的生日了,董事長要求秘書把來往各地信件的郵票收集一下,作為禮物送給他。銷售員一聽,想到自己公司與全國各地也有信件的往來,於是就收集了一大堆郵票,再次拜訪董事長。

董事長一見他就說:“你怎麼又來了,我不需要你的產品。”這個銷售員說:“我今天不是來推銷的,我是來給你送郵票的。我聽說你兒子喜歡集郵,因此來給你送郵票。”董事長一聽,非常高興,事情發展到這個階段,他會虧待這個銷售員嗎?

送禮作為表達自己的感情,加深與別人間的溝通和交流的一種方式,是感情意義上的互通交融。至於禮物輕重,何種形式都不重要,關鍵是能表達自己心意,並且投其所好。如果送禮物達不到投其所好,那麼你所送出去的禮物也是白送。因為在他人的眼裡,你的禮物體現不出價值。

禮物是感情的載體,送禮則是一種感情的投資,能縮短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距離,便於人們的溝通交流,達成共事。禮多情就多,這是人們送禮總結出來的經驗。學會了送禮,就等於學會了人際交往的一門藝術。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動人的文字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