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文摘

弱關係的力量 李維

在這裡,“靠什麼關係”成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格蘭諾維特因此得出結論說:“大多數你真正用到的關係,是那些並不經常見面的人。他們未必是什麼大人物,也許是不怎麼聯絡的老同學、老同事、某次聚會有一面之緣的人,甚至是你根本不怎麼認識的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都不在你現在的社交網內,但他們卻在某些重要時刻對你提供了關鍵的幫助。”

他關注的是在求職過程的起點上關係所發揮的作用:“人們如何獲得工作資訊,特別是優質工作的寶貴機遇?”研究事實表明,由平時極為密切的家人、好友組成的強關係此時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他們未能在這時提供更多的資訊。反倒是那些由很久沒有來往的前同事、同學或者有數面之緣的人組成的弱關係——人們社交網中的邊緣關係給出了重要的線索。

每個人都有需要一份好工作的時候,為何平日精心維護的強關係在這麼重要的時刻失效了?這是因為在由強關係構成的社交網中,人和人的相似度較高,收入、階層、視野和想法都是很接近的,很可能每天都在做著類似的事情,彼此擁有的資訊是重複的,傳播的範圍也受到社交網的侷限。你不知道哪兒有更好的工作機會,他們往往也不清楚。

弱關係則不同。由於弱關係通常是你固有的社交網之外或處於邊緣位置的人,他們能夠為你提供新鮮的資訊,你們之間的聯絡經過了比較長的社會距離——也許會有數個樞紐和中間人,把不同的社交網連線起來,為你打開了一扇連線外面世界的通道,你就能獲悉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包括某個高薪酬的職位。或許碰巧對方有一個朋友就是這家公司的人力資源主管。

第一,相對於強關係,弱關係並不是我們生活中最熟絡的人,他不在我們親朋好友的名錄上,你也不會記得他的生日,聯絡強度很低。

第二,相對於強關係,弱關係是我們人生中更為關鍵的力量,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稀缺資源和實用資訊。他不是熟人,和你不親近,卻是一個合適的人。

從強關係到弱關係,我們跨越的是傳統熟人社會的邊界束縛,擺脫的是階層的限制,跳出自己固有的社交網,重視弱關係的拓展,擁有的便是機會無限的世界。弱關係的關鍵不在於你擁有多麼高質量的社交網,也不在於你處於何種等級的階層,而是你能夠接觸和連線多少這個社交網之外的人。

太熟沒用?至少有些研究得出的資料證實了這一現象。2010年,有三個美國人做了一項“電話通訊調查”,他們獲得了英國2005年8月份的整個電話通訊記錄,這是一個龐大的資料庫。透過電話通訊,可以構建一個可見的社交網路。再結合每個電話連線區域的經濟狀況,他們從這些資料中發現,經濟收入越高的地區,其社交交往(電話聯絡)的多樣性就越明顯:越是富人,就越容易跟不同階層和不同地區的人進行聯絡。收入較差的地區和群體的聯絡特徵則比較單一,固定在一個“穩定的社交網”內。富人認識的人比窮人多,但他們並不只是認識富人。通話時間的長短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富人打電話的時間短,窮人打電話的時間長。當然這是相對而言的,但平均值顯示了這一特徵。富人喜歡跟各種人聯絡,不過,大多數都是弱聯絡。

這個結果產生了一個問題:到底是因為富人的財富、地位才使他們獲得了聯絡的多樣性,還是聯絡的多樣性幫助他們創造了財富和地位呢?就像有大學生向我詢問的:“我們的社交網路與財富的關係是什麼?”我經常聽到類似的困惑,還有對自己缺乏過硬的強關係的抱怨。人們在仰望成功時閃出的第一個念頭總是諸如對“沒有親戚、貴人幫幫我”的失望和沮喪。但是事實已經冷漠地告訴你,我們所認識的絕大多數人其實都不是強關係,真正依靠強關係來取得事業突破的人只是少數。

如果你讓自己所認識的人每人給你一條工作資訊,有極大的機率會產生這個結果:所有的強關係提供的資訊都是你早就知道的,只有某個弱關係給出的資訊是你不知道的,而且它最有用。我建議你做一次這個實

驗,它會用結果告訴你並且幫助你理解什麼是弱關係。

強關係的共性:人以群分

為何以熟人為主的強關係會讓我們原地踏步呢?這仍然要從資訊的獲取層面解釋。在熟人關係網中,傳播最為廣泛的資訊經常是同質性的,意味著這個社交網裡的每個人都已經知道了。人人都倒背如流,它還在親朋好友間來回傳遞。你想找點新鮮的話題嗎?或者說了解一些陌生的領域,得到一些創新性的機遇?很遺憾地告訴你:

在“人以群分”的強關係網中,使自己的人生取得創新性的突破非常困難!

例如,討論網際網路上流傳的新聞並從中得到一些有益的見解?在資訊傳播與延伸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不能單純地考慮資訊的傳播速度與人和人之間的聯絡方式,還要想到資訊傳播的“共性”--傳播資訊的這些人是否具有不同的思維方式與創新能力?同質性是熟人的社交網路之間最大的特點,有著相似個性的人總會加強相互間的聯絡,熟人透過血緣關係、工作、學校、興趣、信仰及其他因素粘連在一起,任何資訊在這個社交網中的傳播,都很難得出一個意外的結論。

比如,密友總是支援你的想法,他們提的建議有時正是你想說的;親人則為這種同質性提供精神支援。不是說所有的熟人均是如此,但在大多數的強關係中,我們都能深刻地感受到“大家是同一類人”,思維方式、價值觀、理解事物的角度乃至可能採取的策略都具有極大的相似性。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難以創新地看待問題。更多時候,我們是在重複社交網裡其他人的想法、計劃、策略或者行動。

因為“人以群分”而“資訊趨同”。有相同特點的人聚到一起,結合成了強有力的關係。熟人間的這些共性不僅決定了人們相互聯絡的頻率及探討的話題,還決定了他們作為個體如何尋找資訊、尋找哪一類的資訊。經常聯絡的人彼此相似,尋找、消費的資訊也是趨同的,沒什麼驚喜發生。與此相反,互相有較大差異、交流較少的人之間則能創造更多的不同資訊,互補不足。

在同質化的資訊環境中,大部分機遇都是重複、陳舊

為什麼必須告別熟人關係網

在一個同質化嚴重的社交網內,你和裡面的每一個人都可能缺乏更廣闊的視野。熟人關係網會讓我們有本能的滿足感,尤其當這個社交網的人越來越多,交流頻繁而順暢時,你可能會覺得自己並不需要外面那些稍縱即逝的人際關係,或者費盡心機去一個陌生的世界中搭訕那些看起來並不靠譜的陌生人。

不久前,有一個資訊傳播學的課題組對 Facebook如何加大資訊的傳播面進行了研究。具體的研究方式是,假如一個好友在 Facebook上分享了一則資訊,你因為看到了此資訊而分享的機率會增加多少倍?

課題組歷時四個月,蒐集了超過七萬人的資料(使用社交工具的行為偏好、資訊獲取方式與好友特點),得出的答案是:好友的關係強度與分享的倍數成正比。越熟的關係,人們就越傾向於“毫不猶豫”地轉發該訊息--有90%的資訊其實是自己根本不感興趣或不需要的;越生疏的關係,則越不關注對方的資訊,轉發率降低。這與資訊的重要性無關,而與關係的深淺有關。

這個結論大大出乎了人們的預料。有人說:“我以為自己是一個視野開闊的人,但行為出賣了我。”關注這一研究的一些人回頭查閱自己的Facebook使用記錄,果然發現了這一行為特點。然後有人說:“過去幾年中我與許多好機會擦肩而過,當時看到了卻沒在意。”

這是督促我們告別熟人關係網的理由,至少要將相當一部分的注意力分配給弱關係。弱關係在傳播我們原本不太可能看到的資訊,並且這些資訊有的還特別重要,是我們需要的,比熟人的建議或資訊更有價值。

熟人關係網就是一堵無形的高牆,它不遮擋視線,卻阻礙外界的資訊進入牆內。我們在長期的觀察中發現,由一個人的弱關係分享的資訊具有天然的發散性,它不太可能被侷限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但強關係則不然,它分享的資訊天生就具有向某個特定的社交網分享的特徵,這決定了我們從熟人關係網中得知的資訊是封閉的,無法即時更新。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200塊錢的紅包封頂,限制了我們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