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相聚,話題紛亂。
互相寒暄之後,瞭解過彼此的生活狀態,最終還是落到我們最關心的話題,孩子們過得好不好,能否自給自足,是否啃老。
我處於百姓底層,周圍接觸到的大多數年輕人需要父母出錢出力才能維持小家庭,所以我們的話題也是圍繞這些展開。
在全國城市改造的過程中,他們一家幸運地拿到了一千多平米的房子安置和鉅額拆遷款,兒子也順利地成了家,總算是不用像我一樣的為兒子成家立業精打細算勤儉節約,每天匆匆忙忙還在上班,可是聽她談起還是一臉惆悵,原來,自從拆遷之後,男人就辭職在家不再願意出外奔忙,兒子小兩口在家也不去上班打工,家裡一點進賬也沒有,都靠拆遷款生活,最終她沉不住氣,自己又找了份工作。整個家庭角色倒置,最應奮鬥養家的男人們休養在家,最該在家享受天倫的婆婆卻在掙錢養家。
另一個家庭,倆個兒子,男人工作穩定,女主打工,從小給孩子們灌輸的思想就是自食其力,獨立自主,因為他們是倆個孩子,父母只能供你上學,工作自己找,收入自己打理,結婚父母盡力而為,現在孩子們各自首付每月供房,沒有向他們父母伸過手,父母也沒有多大壓力,力所能及地幫助就可以。
倆個家庭,條件不同,父母的幸福感截然不同,不能說現在壓力大,年輕人啃老司空見慣,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榜樣,出現不同的結果,令人唏噓。
我們都是把孩子當寶貝,盡其所能滿足其慾望,沒想到的是,孩子把父母當成提款機,不知感恩,欲取欲求,認為父母的就是自己的,一切理所當然,全然沒有想到父母也是肉體凡胎,也有本事用盡,心有餘力不足的時候。
這是我們不思考不理智造成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