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過年雜想

今年過年,第一次沒有回老家和媽媽一起過,回想起很多小時候過年時的畫面,兩個姐姐出嫁早,每年大年三十晚上,經常是我和媽媽兩個人,看春晚,放爆竹。家鄉有守夜到十二點整點放爆竹的習俗,不知從幾歲起,我自告奮勇承擔起了到整點放爆竹的任務,媽媽有時會扛不住睡著了,被我的爆竹聲吵醒,然後給祖先們燒香,燒紙錢。每年如此。

到大年初一,姐姐姐夫們回來拜年時,媽媽也會高興激動地在家門口前的上坡路口開始放炮竹,迎接女婿上門。在家吃完飯,便開始計劃著去外婆家大姨老姨家拜年。

家裡的交通工具,最開始騎腳踏車後來姐夫們騎摩托車,再後來姐夫又買了小汽車。看到兒女們日子越來越好,媽媽從心底裡高興。

我們小時候其實並沒有什麼零花錢,爸爸在水泥廠上班,交給媽媽的錢,每月都不夠花。後來在我四年級時,爸爸出事了後,媽媽才知道,老爸每月工資大部分都留著自己打牌了。

爸爸出事,改變了我們全家人的生活軌跡,卻沒有改變媽媽對我們仨女兒的愛。

父親這邊的所有親戚,從此視我母親如敵人,之前一直也都嫌棄媽媽沒有為家族添孫子,而對我們仨姐妹,更是冷漠。

而媽媽,比以往更堅強,想盡一切辦法賺錢供我們上學。

那時的義務教育並不免費,學費還非常昂貴,印象中每學期我的書都是最後一個發,因為只有學費交完之後才能發新書。班主任也經常到我家來喝茶,和媽媽聊天,告訴媽媽不用著急,雖然沒發書確是一樣學習。但越是這樣,媽媽更努力地去想辦法。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秋水伊人:蘆葦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