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有的人說親家是親戚,按照中國的禮儀和習俗,親家之間因為兒女的親事而結親,無形之間就成了親戚,如果按照血緣關係分類的話,其實雙方並不算沾親帶故的親人。你們認為親家之間有必要走得近嗎?
本來素不相識的兩家人,因為子女之間變成了親人,如果兩家人關係處理不好,往往要影響這對小夫妻之間的感情,得不償失。
親家之間的相處是要有一點小技巧的,因為彼此之間不瞭解,並不知道對方是什麼樣的人,更容易斤斤計較,特別是遇到“小心眼”的親家,一件小事就會引起矛盾。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在孩子的問題上也很容易引起爭執。
反而是平時比較疏遠的親家關係比較親密。
這位70歲的老人,和親家在一起過年,老人有很多感想,他表示再也不願意和親家一起過年了,他為什麼會說這樣的話呢?不妨來看看他經歷了什麼。
70歲孫大爺的自述:
別看我現在老了不中用了,年輕的時候可是幹過大事的人,那個時候都是集體經濟,後來分戶以後,我就在當地辦了一個磚瓦廠,是鎮上唯一個磚瓦廠,幾乎鎮上所有人蓋房子都會從我這裡來買磚瓦。
後來我又開了一個窯廠,廠子越開越大,我在當地的名聲也越來越大,很多人看到我賺錢就眼紅了,紛紛效仿我,開磚瓦廠、開窯廠,由於有了其他競爭,我的生意也比以前差多了。都靠著以前的關係戶維繫著,廠子才支撐下去的。
後來為了把生意搶回來,我就壓低了價格,和他們搞起了惡性競爭,他們都比我有勢力,也可能是自己太自信了吧,兩個廠子都沒有撐到半年時間眼看就要倒閉了,可是我還是不服輸,又去找了銀行的朋友貸款,沒想到還是沒用,最後自己欠下了一屁股債。
我像一個戰敗的老鷹一樣,只能找關係出去打工,失去實力以後,身邊的人也開始遠離我,那些朋友開始催著要債,所有的人都開始落井下石,唯獨妻子給我最大的支援,願意和我一起吃苦,陪我一起還債,欠下的債務一輩子才還清。
好在兒子很懂事,學習成績很好,他是我的驕傲,大學以後順利地考上了公務員,回到我們身邊工作,他想離我和他媽近一點,才會選擇回縣城上班。
兒子工作第一年就談了一個女友,她是當地的初中老師,也是獨生子女,父親曾是學校的校長,現在已經退休了,母親也是退休教師,對於這樣的家境,我們沒有二話可說,只要對方不嫌棄兒子的家境就好了。
親家退休以後,就開始享受生活,到處遊玩,就連自己的女兒生孩子,也沒耽誤他們出去旅遊。孫子出生以後,我們就搬到了兒子家給她帶孩子,照顧她月子,兒媳的媽媽在她生孩子的時候過來照顧了三天就回去了,她認為孫子隨我們家姓,自然是由奶奶來照顧的,對此我也沒有意見。
雖然兒媳脾氣很好,但是住在一起,多多少少還是會有婆媳矛盾,孫子上了小學,我們就搬回了老家,和老伴兒一起生活,還沒享受幾年清靜,老伴兒就離世了,留下我一個人真的很孤單。
同一年秋天,兒媳又懷孕了,預產期是在第二年的夏天,快到預產期的時候,親家就打電話和我商量,月子以後由我來照顧孩子,可我一個粗人怎麼能帶了這麼小的孩子呢,當初是老伴兒在身邊照顧,我也只是偶爾搭把手。
好說歹說,親家母終於答應幫忙帶,幾個月過去了,一家人沒少吵架,親家母是個嬌氣的女人,除了帶孩子以外,什麼事情都不做,就連自己的衣服都要兒子給她洗,這都不算什麼,關鍵是對於育兒方面,必須要按照她的方式來,因此也和自己的女兒吵過幾次架,要不是因為家裡沒有人搭把手,估計早就吵的雞飛狗跳了。
今年也是好心,想著三家人一起熱鬧,在一起過年,過得真不開心。
其實也是兒子和兒媳心疼我一個老人在家過年,他們說兩個孩子太小,坐車不方便,接我過去過年,為了不麻煩他們,我就答應過去了。
親家一直在兒子家照顧孩子,自然過年也在,當然也把親家公接過來了,於是三家人湊到了一起,本想著熱鬧過年,沒想到我剛進家門,親家母就開始向我抱怨,自己多麼幸苦得幫我帶孫子,兩個孩子鬧的她頭疼,我也只能不停的安慰她並且賠禮道歉。
似乎我說這些她也不滿意,一直在家找茬出氣,大年三十那天,一家人都忙著準備年夜飯,我帶著大孫子在書房裡玩,就聽到外面她在吼叫,原來是數落親家公做事礙手礙腳,我趕忙走過去幫忙,她又不讓,轉臉開始指揮兒子去做事。
看得出兒子平時在家也是很受氣。飯桌上,親家公和親家母就在不停地炫耀自己的能耐,言外之意就是我們一家都沒有他們有本事。不過確實如此,這麼多年來,我和老伴兒也一直在還債,比起他們,我的人生很失敗。
吃飯的時候,一直聽他們再說,好好的年夜飯,一口都吃不下去了。
兒子看出我的尷尬,只能不停地給大家夾菜、倒酒,緩解尷尬。
和親家在一起,我感覺自己無地自容,手腳都不知道該放哪裡,雖然是兒子家裡,和自己家裡的感覺完全都不一樣,就像年輕人經常說的那句話:“感覺空氣突然的凝固”,就是那種感覺,雖然表面上沒有什麼大矛盾,但那種氛圍讓我很難受。
兒子和兒媳讓我在家多住幾天,可是我早就呆不下去了,感覺比坐牢還難受,找了個藉口趕緊回家去了。
將來自己老了,也不和他們一起住。
其實老年人還是和年輕人的思想有一定的差距,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私人空間,老年人不干涉年輕人的事情,年輕人也不去打擾老人,好在年輕的時候給自己買了養老保險,每個月都能有收入,一個月一千多塊錢,足足夠花了。
兒子也會給我錢,我都給孫子包了紅包,畢竟我還沒有到不能動的地步,更不想給他們小夫妻添麻煩,我也看出來了,兒子在丈母孃那裡沒有地位,凡事還要顧及他們,我更不能給他們拖後腿。
將來不能動了,我就去養老院,和那些老人住在一起,有說有笑的,也很開心。
我現在住在村裡的老房子裡,左右鄰居們相互之間還有照應,比城裡住的自由,如今我都70歲了,還能活幾年呢?只能說過一天算一天,人老了就會遭嫌棄的。
小鹿寄語:
不知道你聽完這位老人的故事,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呢?你們也是兒女,同樣也是父母,其實孫大爺的兒子和兒媳並不是不孝順,而是身不由己,一方面要求著丈母孃帶孩子,一方面還要考慮自己老父親的處境。
其實孫大爺很清醒,對於自己的養老早就做好了打算,這也是很多家庭的現狀,獨居老人沒法融入到年輕人的家庭,年輕人又沒有辦法照顧好老人。
將來的養老條件可能會越來越完善,尊重老人的選擇,讓他們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