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奶奶就我爸一個兒子,但有五個女兒,所以一直很得寵,兩位老人去世後,爸爸還是保持著這種待遇,姑姑們雖然能力一般,但個個都是扶弟魔。母親過世七年了,爸爸也一直沒再娶,爺爺奶奶一直靠姑姑們照顧,老人家沒留下財產,但兒女們照顧的比照顧家財萬貫的人還好,這種家風我想一定要傳承下去。
爸爸一直都是享福的人,連自己吃的飯都不會做,小時候父母姐妹寵著,長大了老婆照顧,老了兒子看著,可這次好像變了許多,知道要招呼客人了,知道一大早去鎮上買菜了,知道不能亂髮脾氣了,一個男人,也許只有失去了母親,才能變得成熟。
現在的人越來越忙,不管農民工人,還是白領商人,總是忙,只有春節期間,人們才會暫時停下腳步,享受享受家庭的溫暖。
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不僅是闔家團圓,還是親朋好友之間走動走動,維繫感情的重要時間段。互相拜年,不論禮物貴賤,不問飯菜豐儉,只要坐在一起,喝上兩杯酒,那些情感就一下回到了最初的溫柔。
過年的餐桌,比平時要豐盛些,主人家總是希望把餐桌擺滿,菜少了,顯得太小氣,菜多了,一頓又吃不掉,捨不得倒,剩菜起碼要吃兩天。這個情況很難平衡,幹嘛做這麼多菜?吃又吃不掉,太浪費了,一旦準備的薄了,客人又會說這麼點菜,不夠吃吧?
當然,咱也不可能問客殺雞,去諮詢客人的飯量,所以主人寧願讓客人說浪費,也不能被埋怨小氣,這是大多數人的面子。
我們這邊,年節餐桌上的菜大同小異,且多年不變。不管是以前經濟條件不好的年頭,還是現在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人們總是喜歡用菜來表現自家的實力。
我家的菜水平一般,真說不上好,但還能吃,別人家有的,我家基本也有。農村人世面見得少,你就算給他龍蝦鮑魚,他也做不出來。
白切羊肉和滷牛肉是標配,年節期間沒這兩個菜,都不好意思叫人來吃。我們有句俗語“羊肉酒,吃得嘎嘎抖”,充分體現了羊肉的重要性。這倆菜都是買的,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家都不會自己做,而且僅限於白切和滷,對於紅燒、清燉之類的做法不感冒。
魚對於中國人的餐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象徵著年年有餘、有頭有尾,紅燒全魚是最經典的年節菜式。
蝦,白灼蘸醋,簡單美味。糖醋排骨和牙籤肉,買來的半成品,自己稍加加工,小朋友的最愛。其餘的蔬菜,不必贅言。
不鏽鋼盆裡的的豆渣,我們叫“小豆腐”,因為它是做豆腐第一道工序的產物,配菜是毛芋和一種我叫不上名字的野菜乾,這是整桌菜的精華,很好吃但很難形容它的味道。不宜多吃,會大量放屁。
今年春節期間,氣溫高,一度達到了20℃,所以酒水的消耗就大了。由於開車不能喝酒,飲料就是餐桌的必需品了,但也有人非要喝酒,就及時把車鑰匙給到家屬。這次也是有點奇怪,他們啤酒不喝,白酒也不喝,就是要喝紅酒,也不知道什麼原因。
一張圓桌,一張八仙桌,還是不夠坐,只能讓喝酒的客人和小朋友先上桌了。
過去講究小朋友不能上桌吃飯,尤其是家裡有客人或是去別人家做客,更要講禮貌。現在時代不同了,思想開放包容,大人都要讓著小朋友,四五歲大的孩子,也要有自己的一個座位,其實這也未嘗不可,跟禮不禮貌沒關係。
我爸的胃動過手術,不宜喝酒,弟弟不會喝酒,所以陪酒的任務就壓在我身上了,所以我喝了兩瓶紅酒,所以我喝醉了,能打出這些字,實屬僥倖。
這兩大桌子菜,都是小姑姑和大表姐做的,我也能做,但她們好像寵我勝過寵我爸。
幸福的日子也有煩惱,我三十六歲了,還是單身狗,每次家族聚會,催婚是固定節目,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
長輩們年紀都大了,小姑姑都50了,有的說自己血壓高,有的說自己血糖高,曾經意氣風發的三姑父也開始掉牙齒了,時光總是在不經意間越走越遠。我無力干預,只能默默祝願。
願新年、勝舊年,疾病去、健康至。
填飽了空虛的胃,生活才有滋有味!
大家好,我是拾光,下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