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保種族延續和社會穩固發展,人類發明了婚姻制度。
關於婚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悟,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當夜幕降臨,一家人團坐在燈光裡,多的是雞零狗碎,有時雞飛狗跳,甚至雞飛蛋打也不在少數。
婚姻,最好是讓兩個人彼此成就,次一點的共同分擔,最不濟也能互相扶持。如果這些都做不到,結婚就失去了意義。
對於婚姻,應該客觀一些,樂觀一點。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婚姻的真相後,依然選擇結婚。
1、從愛情到親情,時間改變一切兩人關係的這種轉變,是有科學依據的。
戀愛時,兩個人你儂我儂;這時,主導當事人行為的是性激素。荷爾蒙旺盛,使得兩人相互吸引。
結婚後,隨著時間推移,激情消退;維持長久關係,靠的是催產素。催產素分泌,讓人產生歸屬感。
前者使人亢奮,後者使人安定。這種生理學設定,是很合理的;如果人一直處於亢奮狀態,不利於身心健康,日子也沒法過了。
戀愛時,牽著異性的手,你不知道兩人最後能不能在一起。於是,有一種忐忑,一種做賊得逞的竊喜;你願意為對方做許多事,甚至受寵若驚,這是愛情。
結婚後,牽著伴侶的手,你清楚兩人已經簽約(結婚)了。於是,他(她)就應該履行自己的義務;為自己做些事是理所應當,拒絕會令你生氣,這是親情。
戀愛是凌亂而充滿不確定性的,可以刺激甚至狗血;
婚姻生活是具體而長期的,需要理性和共同維護。
有人希望婚後和戀愛時一樣,可不可以?
也不是不行,婚姻要保鮮,有幾個條件。兩個人要有默契,起碼一方是個有情調的人;生活要有儀式感,偶爾製造一點小確幸,這樣的婚姻生活才不乏味。
你要明白一點,兩個人的關係從愛情變為親情,大趨勢是不會變的。
2、你和什麼人在一起,早就註定了有的人肯定不服:如果讓我重新選擇一次,一定不會是如今的局面。
那麼說的人,是把找伴侶當成了機率遊戲:再有一次,我的運氣不會那麼差。
婚姻與戀愛不同,是十分現實的。
最常見的局面,是勢均力敵、各方面情況相近的兩個人走在一起。
家庭出身是一個人的起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的高度,你無法選擇;
性格取向對婚戀影響重大,在二十幾歲基本定型,你很難改變。
運氣、自身條件、眼光,共同決定了你的歸屬。
結婚年齡對婚姻選擇也有不小的影響。早或晚,各有利弊。
年輕時不諳世事,看不清楚人,找到好伴侶就賺了,但遇到渣男/渣女的可能性不小;好在結婚早,可以及時止損。
成熟後對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洞察,也更瞭解自己,找的人更可能適合自己;弊端是年齡大,可選範圍變小,尤其是女性。
對於未婚的年輕人,提升自己的實力和魅力是第一位的。
給自己多一點機會,趁著年輕多出去走走,認識不同的異性;你看人的眼光會更敏銳,選人的品位也會提升。
婚姻大事,不論男女,還是要主動一點。
最怕把自己耽誤了,到頭來隨便找個人結婚。
最見不得的,是把伴侶說得一文不值,自己又沒真材實料的人。
3、有的人離婚,有的人隱忍,都是迫於現實幸福的婚姻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
完美眷侶終歸少數,大部分人只是將就著過;我瞭解你是什麼人,你也清楚我是什麼貨,就是離不了。
多數人的收入只夠養家餬口。房貸、孩子以及防不勝防的意外,一旦對薄公堂,這些現實問題就夠一家人喝一壺的。
差不多就繼續過吧,沒有大的原則問題就行。
婚姻離不開遷就和體諒,誰都有毛病,誰都不容易,少說兩句為妙。非要掰扯個沒完,一氣之下可就真離了。
上輩人離婚率低,一方面是傳統觀念約束,離婚太丟人,說出去不好聽;另一方面是男女分工所致,女人沒工作或者工資低,家裡主要靠男的養著。
這些年,大城市的離婚率屢創新高,年輕人一言不合就離婚的,早就不新鮮。
前者是女性經濟地位高,離了男人照樣過;後者是兩人都年輕,又沒有負擔,早分了早好。
無數事例證明,女人只要想離婚,那就基本沒救了。
如果男女雙方差距拉開過快,也會讓婚姻迅速走向解體。
同一個屋簷下的兩個人都沒了共同語言,想不到一塊去,就算一方遷就另一方,過日子得有多累?更別說外面還有形色各異的諸多誘惑。
真正看重婚姻的人,會帶著另一半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