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這只是其中一個可能性。

我有一部很喜歡的美劇叫《犯罪心理》,在一集中有一段連環殺手和FBI探員霍奇的對話。

面對犯罪事實,連環殺手辯解說:“你不能怪我犯罪,所有小時候受過虐待的人,以後都會變成連環殺手。”

霍奇的迴應是:“不,只有一些人長大後變成了連環殺手……還有一些人長大後變成了……抓他們的人。”

這便是“原生家庭不幸福”這個問題,拉到極限之後的本質性回答。

卡爾 · 榮格說過:“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如何,決定著一切。”

創傷會給我們帶來長期影響,塑造我們成為什麼樣子,但這些影響最終會帶來哪些結果,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

有一個不幸福的原生家庭,在親密關係中極有可能沒有安全感,但是也有極大的可能,藉助“沒有安全感”,成長為一個閃閃發光極有安全感的人。

一、親密關係是你在原生家庭中,

與父母互動模式的復刻

我們現在構建的一切社會關係,都是在原生家庭中與父母關係的復刻版本。

那麼,我們現在說缺乏的安全感,回到原生家庭,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1、和原生家庭中,父母回饋的資訊有關

“安全感”說白了就是“你覺得自己是安全的”。

我們可以透過最常見的,父母吵架的例子來說明。小的時候父母都會吵架,問題在於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正是對外界、對自我形成的時期,他們是透過父母的言行和教育,去認識自己和這個世界的。

對於孩子來說是沒有辦法分辨父母的語言和行為的真偽的。對於他們來說,父母說的話、做的事都是真的。

在爭吵過程中,父母會說,我不活了,我要離開這個家,我們這個家就這麼散了吧…對父母來說只是吵架,那些氣話,他們也只是說說而已,可是對孩子來說,都是真的,就是天真的塌了,毀滅了。

我的一個客戶小趙,安全感相對俱足,說到父母吵架,她說:“我小時候看到父母吵架,心裡會很害怕,然後就是忐忑,我覺得世界要毀滅了,天要塌了,我會躲在一個地方靜靜等待爭吵過去,然後看看,他們有什麼反應。”

如果一個孩子,長期待在這種“瀕臨崩塌”的邊緣;如果父母維繫的家庭,透露出一種極度危險隨時可能失控的氣息,那麼孩子,又如何獲得安全感呢?

他整天體驗到的,都是惶恐害怕的感覺,這個感覺蔓延進人格和潛意識,當他再遇到類似情境就會被觸發。

知道讀者小趙的父母是如何應對爭吵之後的情況的嗎?

爭吵之後,小趙的爸爸會過來安慰小趙說,沒事了一切恢復正常。沒有其他讀者兒時經歷過的那樣激烈的場面、沒有可怕的話語、沒有失控、沒有離家出走,媽媽還是一如既往給爸爸做飯,一家三口又和往常一樣了。

小趙熟悉這樣的結局,她小時候就是這樣過來的,父母爭吵,然後一會就好了,不會有真的特別糟糕失控的事情發生,所以當小趙長大成人,再遇到類似的情景,她也知道,那些糟糕的、失控的事情都不會發生。

她的安全感是俱足的。這便是我們應對這個世界的,最初的模式。

2、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影響

如果童年時本來就有不被愛、不被重視的創傷,而得不到歸屬感,再加上感情經歷受挫或者遭過背叛,會加強童年的創傷,鞏固了童年的“不合理信念”。

在親密關係中,缺乏安全感會導致很多問題:過度討好、愛得很用力或者很卑微、過度付出、自己的情緒需要對方負責......等等。

有著這些行為的你就像木偶戲臺上的木偶,你的一舉一動都被潛意識中那根看不見的細線操控著。

潛意識裡,渴望被寵愛、被呵護,那些在原生家庭中未能被滿足的需要,會在親密關係中加倍討回。

二、原生家庭的創傷可以被治癒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每一個人在成年之後,都會帶著創傷,但創傷給人的影響沒有正面、負面之分,它只是引發了我們心理上的偏好,而偏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1、與原生家庭和解

父母也是人,他們同樣也有原生家庭和自己的問題,對於沒有把曾經的我們照顧地足夠好,又或者沒有給予我們更多科學的培養,這樣的事情並不是他們的錯,在那個時期,他們已經儘自己最大努力了。

設身處地為父母著想,跟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接納遺憾的存在,認可遺憾是一個上天賜予的,認識自己,改善自己的契機,這癥結才能開啟。

2、兩種心理干預

1)敘事療法

透過傾聽當事人講述自己的故事,協助ta看明白自己是如何使用故事組織經驗賦予意義的,並透過發現其生活故事中遺漏的部分,引導ta重建具有正向意義的生命故事,喚起ta的內在力量。

2)心理暗示療法

引導當事人進入某種生活情境或事件中,然後引導ta問自己:假設自己價值高很自信,面對某某情況,會怎麼做?從而提升ta的自信。

3、提升自我

面對安全感的缺失,提升自己的價值必不可少,拓寬自己的社交,豐富自己的知識,增長自己的閱歷。

當你的外表,內涵都已經足夠棒的時候,你的自信,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當你對自己有了“掌控感”,安全感自然也就提升了。

我是你的朋友戴夢令,有情緒疑惑,可以說給我聽。

12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行走的樂評牆|如果愛恨兩難 那就放虎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