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一個人,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01
昨天與同學聊天,她問我們:“楊振寧與翁帆是愛情不?”
小杰說:“這兩人咋眼一看很像,他們這種愛情始於崇拜,忠於個人追求,翁帆說楊振寧是她生命中的領路人,合於時機,久於相處,兩人的三觀性格相同。
我覺得這是經過發酵的愛情,不純粹的就只是愛情。
但每個人對愛情的理解不同,翁帆說這就是愛情,融入了鮮明的個人追求在當中。
早就有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說法,楊振寧是浪漫主義,羅曼蒂克式的科學家,翁帆是理想至上主義。
再者,任何的結合都離不開互相需要這個前提,他們恰好有。
我比較俗,覺得沒有純粹的愛情。”
我說:“是愛情,看翁帆那一臉舒展的笑容與滋潤的面孔,就知道了,她是一個被丈夫寵愛著的人。
相由心生,一個女人在婚姻裡過得好不好,從她的面相裡可以看得出來。
但是我接受不了這種愛情。”
小舟說:“我覺得他倆做知己最合適,但我總感覺翁帆少了些什麼。也許翁帆沒有對比,自己不知道。
這種愛情,我理解不了。”
這個世界上都是沒有純粹的愛情。
一個人喜歡另一個人,常常都是附帶著一種目的,他長得帥氣逼人、魅力非凡,所以你喜歡他;他才華橫溢、出類拔萃,所以你喜歡他;他有錢有勢、呼風喚雨,所以你更喜歡他。
其實,你喜歡的也是凡人,是你的喜歡為了他鍍上金身,哪天他沒錢沒身份沒地位,才發現他很醜,也很普通。
02
最近看了一本小說《人淡如菊》,年輕貌美的女學生愛上了才華橫溢的老師,甘願默默無聞地做老師的情人。
女學生,二十一歲,才貌出眾,家世好、學問好。
老師,四十六歲,其貌不揚,已婚,有妻兒孩子。
女學生仰慕老師的才華與人品,深深地愛上了他,畢業後情不自禁地向老師表白。
老師同意了,老師打從心裡也喜歡這個女學生。
兩人在萬般禁忌中,浪漫又放肆地相愛。
在一本書裡看到一句話:
“人必須要有自我管理,否則會放縱罪性。
我始終認為婚姻神聖不可侵犯,婚後以愛之名出軌,不過是換了個面目的行淫。
太多正值芳華的學生誤把崇拜等同愛,為人師表懂得處理與學生的界限也是師德之一。”
學生才二十一歲,涉世未深,不懂得控制感情,老師應當乾脆利落地拒絕與遠離學生,應當理智地處理好兩人之間的情感。
老師已有家庭,學生不應當在明知故問的情況下,以愛之名不顧一切地插足別人的家庭,破壞別人的婚姻。
現在流行如果愛,就要勇敢去追、大膽去愛,就不顧一切去離婚、去追逐真愛。
但底線已經模糊,愛從何談起。
真的無法苟同這種現象。
有個朋友,她老公是高中老師,深受學生們的喜愛與崇拜。
學生們的那點心思,她老公很是清楚,也清楚界限,更清楚作為老師的責任。
她老公的做法是:
常在學生的面前提及妻子兒女,偶爾帶妻子到學生當中,不私下和學生有私人的時間談心。
他說,幫助學生清晰界限也是做老師的責任,是最基本的師德。
其實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節制,而不是釋放。
03
一個網友來信說,她喜歡了一個大她十歲的男人。
他們在一起八年了,是她主動追的他,在這八年裡,她沒花過他的一分錢。
那個男人是她的大學校友,長得不帥,又沒有錢,已婚,有家庭有妻子孩兒。
現在她累了,想離開,但又放不下,左右為難,進退不是。
對方也放不下她,但又不能放棄家庭,然後兩人繼續糾纏不清。
每次聽到這樣飛蛾撲火、自取滅亡的愛情故事,都是恨得咬牙切齒、痛心疾首。
明知這是一段沒有未來的愛情,為什麼還要義無反顧地去愛?浪費了時間、浪費了感情、浪費了生命,把自己的尊嚴貶得一文不值。
明知對方是不會為了你放棄家庭,放棄婚姻,卻仍然執迷不悟。
吃著父母的飯,穿著父母的衣服,感情卻被一個不相干的男人控制,叫人何以情堪?
作家亦舒說:
“我們讀那麼多書幹什麼呢?就是在緊要關頭,可以憑意志維持一點自尊:人家不愛我們,我們站起來就走,無謂糾纏。”
04
我們都是有愛情潔癖的人。
第一,我們都不喜歡年紀大的老男人。
人家第一次一起看夕陽的那種激動,都已經經歷過了一遍,心境不同了。
所有戀愛的怦然心動都是重返一遍,無法感同身受,第一次心頭撞鹿的接吻,第一次羞羞答答的牽手,第一次美滋滋的約會。
兩個人戀愛的步伐不一致,感受的東西也迥然不同。
不僅年紀有差距,代溝也有距離。
第二,我們的底線是不和已婚的男人談戀愛、結婚生子。
和已婚的男人談戀愛,就是自我毀滅,耗費青春,浪費時間與生命。
愛是一個人私有的東西,已婚的男人屬於別的女人,我不想與任何人分享任何東西。
我好好的一個人,幹嘛要做別人的插曲?
一個女子要清楚自己的底線,有自己的原則。
第三,我們都是活得自尊自重自愛。
愛一個人要愛得有尊嚴,不必委曲求全,妥協低頭。
戒律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要求。
該愛一個人的時候,絕不拖拉;該離開一個人的時候,也很及時。
即使感情方面不如意,也無須作賤自身,更不能東拼西湊終其一生。
越是沒人愛,越是要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