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趙大娘過年期間唸叨最多的就是“斷親”兩個字,說好多親戚都不來往了,這年過得沒啥意思。
趙大娘老伴以前是事業單位的副職,那時候人事管理不是很規範,其利用職權往下面的二級機構安排了不少老家親戚。
這退休十幾年了,有的親戚念著他兩口的好,每年春節都會來看望,帶的禮物能堆滿半個臥室。
有的親戚嫌他們當年有權時,沒有盡力幫忙,心裡有怨氣,儘管趙大娘兩口不停解釋,說個人權利有限,加上當時已經開始“凡進必考”了,要看文憑和能力,自己實在是幫不上忙,但親戚們不這樣認為。
春節最先不上門的是趙大娘老伴姑家的孩子,他姑去世的第二年,因為姑父的贍養問題,他指責了幾個外甥不孝順,這幾人就不上門了。有兩個外甥是打電話過來,趙大娘接電話的口氣就是生硬,外甥們受不了,自然也就“斷親”了,趙大娘老伴說,不來更好,清淨。
今年春節,趙大娘和自己的幾個侄子侄女幾家在飯店聚會,他們的孩子吃飽喝足,一領了壓歲錢,就各自拿起手機打起了遊戲,任憑大人叫著罵著。
趙大娘女兒在從飯店回家的路上,一直抱怨趙大娘兩口,說擺這兩桌有啥意思,他們的孩子沒有一個願意給你們親近的,自己都不知道孩子們叫什麼名字,這親戚在你們這裡斷不了,在自己這裡其實已經斷了。
趙大娘回憶了酒店的情形,覺得女兒說的有道理,侄子侄女的孩子確實沒有給女兒說過話,也不知道該給女兒叫什麼,女兒有意見可以理解,關鍵“斷親”可是老兩口不想看到的。
其實,親戚們遲早要斷親,“親不過三代”,再往下有的相互知道是親戚,有的根本就不知道是親戚,只是在一起說起來,知道老家在一個地方,一問家裡的老人,才知道彼此是親戚。
造成斷親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快節奏的生活造成“走親戚”的人越來越少。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們過年忙於工作不回來,走親戚的次數越來越少,走親戚是相互的,你不來我家,我自然不去你家,久而久之相互就不來往了。
二、窮不走親。這是老祖宗留下的經驗之談,家庭不富裕的親戚,過年沒有臉面去富親戚家,富親戚趾高氣揚,自然也不愛見窮親戚,兩家慢慢也就斷了親。
三、攀比心理。總有幾個親戚在那裡吹牛,聽的其他親戚自愧不如,次數多了,覺得走親戚是自受其辱,跟受罪一樣,也就不再走動了。
不管怎樣,親戚是人一生中存在的有血緣關係的人,不管斷不斷,他就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