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過完年,走親戚便又是我的家常便飯了。
爺爺,奶奶的兄弟姐妹,爸爸媽媽的兄弟姐妹。那時候還沒有計劃生育。所以長輩們的兄弟姐妹都多了點。
這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習俗。去了主要是給長輩們拜拜年。交流交流感情。各自把自家的一些事情嘮一嘮。比如:去年發生了些什麼有趣的事情啦。主要的還是問問自家人的身體狀況(畢竟都是上了歲數的人了,有時磕磕碰碰的,難免出現手腳不利索的情況)。如果出了點比較重要的事,家人們都會傳開。輪流前來看望。
爺爺,是三兄弟,倆姐妹。奶奶是三姐妹,倆兄弟。爸爸是三兄弟,倆姐妹。媽媽是四兄弟,三姐妹。基本就這些。這些年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兄弟姐妹們也有了下一代。於是乎,親人便越來越多了。所以,走親戚便是我的家常便飯了。
親戚是一種神奇的存在。過完年去親戚家,一分愛的凝聚
但是,有些家族裡出現了奇怪的現象。就是年輕人不太喜歡走親戚了。問了一些同伴才逐漸瞭解原因。
隨著長大,走親戚不再是去吃飯,而是和同齡人玩耍了。而是一些令我們反感的話題。有沒有工作?收入多少,工作多少,有物件了沒?再有就是些攀比,今年你賺多少錢了。噢,才那麼點。說著說著。你便沒有心思呆下去了。還有是尬聊。不知道說什麼。
親戚是一個家族的紐帶,親戚靠聯絡走動才越來越親,親戚是家庭團結友愛的基礎。
所以,我希望我們馬上也可能是長輩了。給年輕人點溫暖。聊一些清淡的話題。不要太過刺激下一輩的心情。聊一聊自己的人生經歷。給孩子們一些學習的方法。
畢竟大家相親相愛是一家人,和睦的家庭關係才是維護感情的最好防腐劑。
親戚,靠走動,越走動也就越親,走動勤了,原本不怎麼親的親戚也變得親熱起來。
飯桌上,不凡和年輕人好好喝一杯,把他留下來。好好談談心。一家人就應該有一家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