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的大年三十,豔芳和婆婆大吵了一架。
原因是,婆婆在發壓歲錢時,不但對小孫子、孫女區別對待(孫子500元,孫女100元),而且還當著一大家人的面說了豔芳一句:“像你弟妹好好學一學,爭口氣,再給我們家添一個孫子!人多了家才能興旺!”
婆婆的話讓豔芳尷尬至極:原本就因為孩子的事情和婆婆關係不太好的她,今年拗不過丈夫的請求好不容易回來一趟,本以為能平靜地過一個除夕,未曾想,還是沒能“躲”過去。
豔芳和丈夫結婚已五年有餘,今年是第二次陪丈夫回來過年,第一次則是剛結婚的那一年。
之所以中間幾年未回婆家過年,就是因為生下女兒後,婆婆不但罵她沒用、不爭氣,而且呆了一天就回了老家、再未和她有過聯絡,即便是逢年過節,丈夫帶著女兒與婆婆影片,婆婆對小孫女的態度也是冷淡至極。
不僅如此,儘管婆婆身在老家,但她仍然時不時地透過電話向自己的兒子“發號施令”:要麼再生一個小孫子;要麼就和豔芳離婚,娶一個願意生男娃兒的女人。
除此之外,婆婆還給豔芳打過幾次電話,命令她,若是不想再生,那就痛快離開,抓緊給別的女人騰地兒。
婆婆的做法讓豔芳很是心塞,未生孩子之前,她和婆婆的關係雖然談不上親密,但至少是客客氣氣,僅僅因為自己生了一個女孩,婆婆的態度就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她真的無法接受。
雖說丈夫在她和婆婆之間來回協調、規勸,但終究無濟於事,而她,又看不慣婆婆的“重男輕女”,也不願再生一個男孩子去討婆婆歡心,更不想讓丈夫夾在中間為難,於是思量之下,在女兒八個月的時候,豔芳便單方面提出了離婚、倔強的帶著女兒回了孃家。
本來豔芳想著因為婆媳這點事和丈夫總是爭執不斷,對於自己提出的離婚,丈夫自然會同意,誰知,丈夫得知後的反應卻出乎了她的意料:他非但不同意,反而為此大發雷霆,和自己的母親大吵了一架,不顧母親“忤逆不孝”的責罵,態度強硬地把豔芳又接回了家。
誠然,也正因為此,婆婆和豔芳的矛盾更加惡化:婆婆認為豔芳不但肚子不爭氣,而且還攛掇她的兒子反抗她,她把這些怒氣全部撒在了豔芳身上,稱豔芳太有心計,什麼時候願意生個男娃,就什麼時候才能進她的家。
婆婆的態度加劇了豔芳的不滿,尤其是小叔子接連有了兩個男娃兒後,婆婆在強烈地反差之下,依舊時不時催促豔芳丈夫“不生男孩就離婚”的做法,讓她徹底與婆婆決裂,決議與婆婆老死不相往來。
好在豔芳的丈夫還算拎得清,雖然他說服不了自己的母親,無法緩解婆媳矛盾,但明是非、又有主見,對豔芳和女兒掏心掏肺。
“你既然和我媽合不來,那就少見面吧!或許時間長了,雙方氣消了,也就好一點了。相信以後看到咱們把日子過得那麼好,我媽會有所改變的。”
就這樣,在丈夫的開導下,豔芳選擇了暫時放下,雖說那幾年她不再和婆婆聯絡、見面,但倒是從未阻止過丈夫盡孝。
誠然,如果不是丈夫足夠體貼、溫暖,豔芳也堅持不了這麼多年。
她本想著事情畢竟已經過去,女兒也健康長大,縱然心中有再多的委屈、不甘,但“嫁雞隨雞”,既然已為人婦,丈夫對自己也不差,看在丈夫的情面上,也理應陪他一起回去過個年,再加上臘月二十九又是婆婆的六十歲生日,因此,考慮再三,豔芳便答應了丈夫回家過年的請求。
只是,她沒想到,整個過程中,儘管她一再低調、安靜,但,還是未能躲過被婆婆“催生二胎”。
02
想到這裡,豔芳只好輕聲笑了笑,對於婆婆的“叮囑”並未答話。
婆婆看到豔芳的反應,有些不滿,“我在和你說話呢?你傻笑什麼!你們不就是擔心孩子多、壓力大嗎?你看看你弟妹,經濟條件不如你,但兩個男娃兒不是養得好好的嗎!你家那個丫頭片子,以後嫁了人就是別家的人,我大兒子那一脈到時可就算無後了!你們掙再多的錢又有什麼用,還不是便宜了外人!真不知道同是我老劉家的兒媳婦,怎麼差距那麼大!”
聽到婆婆的話,豔芳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她提高嗓音說了一句:“媽,現在都什麼年代了!女孩怎麼就是外人了!我不管男孩女孩,就只要這一個孩子,至於別人,想生多少生多少,和我有什麼關係?”
婆婆動了怒,厲聲呵斥:“你看你什麼態度!我本來還想著這幾年你能有所長進,誰知道還是那麼倔!你既然聽不進長輩的勸,還來我這裡幹啥!不生二胎你就別來了,我沒你這個兒媳婦,也不會指望你,以後我就只有小蘭這一個兒媳婦!”
豔芳笑了笑,“我本來也不想來,如果不是怕大旭為難,我真不想見您。媽,您知道您讓我們兩個多難做嗎?您不待見我,我不怨您,也不強求,可是您想過大旭是什麼心情嗎?您想過他這幾年有多矛盾、多煎熬嗎!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我生了妮妮,你就會變成這樣的態度,女孩有什麼不好?咱們不同樣都是女人嗎?人家都說,父母是最希望子女過得好的,可您為什麼就見不得我們好呢?
媽,您有沒有想過,如果在您年輕未嫁時,聽到長輩說你是外人、嫌棄你,你會是什麼心情?我知道在您那個年代,家裡對女孩子相對來說不是太重視,可是您總不能拿過去那一套說法來約束現在!女孩子她有什麼錯,要因為性別被長輩區別對待?如果能選擇,誰不想生在好人家,得到父母、爺奶的呵護與疼愛?咱們女人的這一生已經夠累了,為什麼非要再互相傷害呢?”
豔芳說完這番話,便帶著女兒進了臥室,而她的婆婆自始至終拉著臉、沉默不言。
一直到豔芳大年初二回孃家,婆婆都未和她說過一句話。
03
我問豔芳,她婆婆是想通了嗎?
豔芳搖了搖頭:“不管婆婆能不能想通,希望她都可以放下偏見,對我女兒好一點!孩子有什麼錯呢?就算是不愛她,至少也要對她寬容一點吧!婆婆再不承認,孫女也是她家的血脈,是她兒子的孩子,退一步來說,對孫女不好,那有沒有想過對自己兒子是否公平?一家人,好好過不行嗎?何必非要為了看不見的面子互相折騰?”
不知道豔芳的婆婆是因為對她有偏見才會連帶著不待見小孫女,還是因為“重男輕女”思想再作祟,但豔芳的說法反倒讓我想起了一句話:
家庭關係中,不管是婆媳矛盾,還是夫妻衝突,都不應該牽扯到無辜的孩子。
可能會有一部分長輩因為思想守舊,覺得男孩子才是一家人、才能傳宗接代,並因此對男孩、女孩過分區別對待。其實,不管男孩還是女孩,都是血肉至親,只要教養得當,ta們都能給長輩們養老送終。
當然,還有一些長輩,喜歡把對兒媳的不滿發洩到孫女身上,“恨屋及烏”,覺得眼不見為淨,可是她們似乎忘了,孩子不是兒媳一個人的,也是她們兒子的,對自己兒子的後代冷漠無情,那可曾想過兒子的處境、心情?
不管是對兒媳有偏見,還是“重男輕女”,子女的生活都只能他們自己去過,並不會按照長輩們的意願、想法去進行。作為長輩,有時候,對子女干預的太多就意味著“錯”的太多,自己日後可能需要彌補的就會越多。
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管是事業、婚姻,還是生兒育女,只要子女沒有分歧、爭議,做父母的,與其一味地指手劃腳,不如“冷眼旁觀”得好。
04
“不生二胎你就別來,我沒你這個兒媳”,女人一番話,婆婆沉默了。
其實,不管是婆媳矛盾,還是婆婆對孫輩的“重男輕女”,主要還是女人們的“戰爭”。
很多人都想不通:有些婆婆也是從女兒、妻子、兒媳的身份演變而來,為什麼卻對同樣是女性身份的兒媳、孫女那麼苛刻呢?
是啊,當婆婆為難兒媳,或者不喜歡孫女時,是否能想起自己也曾有過這些時刻?或者說,自己在扮演這些角色時又是受到什麼樣的“待遇”?
婆婆作為女性,也曾年輕、美麗、溫柔過,也曾對自己的後代子孫有過期待的時刻,也曾想象自己到老時會是慈祥的模樣,所以真的不應該,僅僅因為一場歲月的洗禮,就把那些所有美好的憧憬全都拋之腦後。
有時想一想,婆婆對兒媳的寬容、對孫女的疼愛,其實,不僅僅是一種明事理的表現,也是對自己過去時光的一種“補償”:那些自己所經歷的虧欠、不公、委屈,沒必要再輪迴到下一代身上。
每個女人的這一生都著實不易,婆媳既然能成為一家人,終究是一種緣分,與其針鋒相對,不如放下偏見、坦誠相待。
即便做不到親密無間,那麼,互相尊重也是好的。
因為,只有一個家的女性過得好,這個家才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