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父母這一輩弱了不知道幾個層次。
周圍有這樣幾種人,都是在1985-2005之間出生。
第一種就是最沒腦子的,這類人群一般集中在適婚女生或者大齡女生,被消費主義或者營銷號裹挾著走,堅信自己工資養自己就行。找個另一半,預設的要求就是對方養家餬口還房貸。暫且拋開對於父母的養老不談(因為很多父母都有安度晚年的能力),哪怕真的找到了秤心如意的另一半,對方或者對方家庭經濟實力是你的幾倍幾十倍甚至百倍,“花無百日紅”這句話聽過吧,一旦對方倒下,這個時候整個小家的抗風險能力幾乎為0。我爸媽年輕時候就是這樣,但後來爸爸東山再起才能過上現在的生活,我媽在那段時間也吃了很多苦。第二種就是有點家底,一路以來有父母保駕護航,自己爭點氣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不爭氣就是扶不起的阿斗。我姐夫家裡是跨國集團,他爸爸年輕時候吃了很多苦,給一兒一女打下了一座江山,前幾年生了一場大病,可能現在只剩下半壁江山。在這幾年裡,一大家族,都是基本沒有收入,為什麼呢,因為他是主心骨。他不是不想讓位,只是沒有人能接得住這個位子。人不配財,必有所失。前兩種都是自身沒什麼實力的人。身邊也有這樣一類很有實力的“精英”:實力只是高於80%的芸芸眾生,卻想過5%的人上人生活。但這類人腦子能變通,往往如果他們到了一定的歲數還沒有完成自己的財富積累計劃,或者階段性的上升趨勢和原本的設想的軌跡偏離,他們能夠審時度勢,原本過於遙遠的目標就會“中道崩殂”。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會在一線進行一定的財富累積後,轉回新一線或二線城市紮根。作為一個大學生,我的能力也有限,所擁有的很多都是來自爸媽的支援。我平時買買基金,懂點私募,知道怎麼分散投資,每年都有收益率要求,在同學眼中我就可以被稱為理財小達人了。但我知道,這只是一些基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