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本就是女人生來所必備的一種天性。它不僅僅發生於人們在物質或精神生活對比之後產生的落差,更多的是發生在親密夥伴之間,是一種我原本不屑一顧,亦或是我們之前在平等的位置上,然後變成了你無意擁有而我可能無法達到與你相同的位置。
那點不平等,也許只是你的閨蜜收到了一束玫瑰,而它來自於你們之前覺得條件並不算優渥的男生,儘管對這個男生並沒有什麼感覺,但嫉妒仍然使你心裡堵了根針似的,心裡久久不能平衡。又或許只是你大學的室友得了獎學金,儘管你明白這種結果是因為自己曾經沒有好好學習,但是在那一剎那,你的嫉妒心又讓你失去了平衡。
美國人曾經做出一項調查,很多搬到富人區的美國人過得並不是特別開心。本來搬房子意味著財富有所增加,應該值得歡呼和愜悅。但是,在生活了一段時間後,他們的幸福感開始下降,甚至每天都瀰漫著一種奇怪的氣氛。這種不開心來自於鄰居的對比,當他們發現鄰居在物質上或精神上更加富裕,甚至是他們這一家還需要付出相當長一段時間才能夠追趕上的生活水平時,落差感開始瀰漫在心中。這時,只要是別人多了一點點開心的事情,都會讓他們心裡極為不舒服。長期如此,生活的幸福感怎會加強呢?
女孩子們天性較為敏感,往往在遇見這種不對等時,也有存在著類似的“不幸福感”。當我們身邊的人過得比我們好時,心裡會不自發的羨慕亦或是嫉妒。而這種情緒,在無形中轉化為一種驅動力,往往會使我們想盡辦法地獲得平衡感。面對這種情況時,她們通常會作出三種不同的反應。
第一種便是心裡久久不能釋懷,長期壓抑在心裡,不自覺地想要逃離比她優秀的人,久而久之,關係變淡了,優秀的人仍然受到上司或是同事的稱讚,而自己卻越來越孤獨,甚至產生了自卑感。
第二種人會迅速理解到這種變化是來自於自己的實力不足,亦或是性格上有些不可彌補的弱勢,心裡很快就釋懷了,而少部分人會將這種不對等轉化為鞭策自己努力發展的動力,從而使這種落差感消失。
第三種人在這種不對等發生之後,心裡感受到了極大的不平衡感,進而短時間內衝動作出決定,而最終傷害的仍是自己。
在偶像劇裡,我們往往會看見多對閨蜜反目成仇,大多是女主善良可愛,受到了所有人的喜愛,同時處處用心照顧家境不好的閨蜜。但是反過來,閨蜜卻總覺得是女主在施捨她,長期的不平衡感讓她對女主產生越來越大的恨意。
雷同的情節設計幾乎完美的折射出現實裡女孩子們的複雜心理,儘管電視裡大多數的反目成仇都帶有誇張的色彩,但無一不是因為長期的不對等而產生的恨意。在職場中,同事的升職亦或是人緣,也能夠讓我們產生不平衡感,如果長期被這種感覺困擾,久而久之,就醞釀成了嫉妒和恨意。而其引發的一系列蝴蝶效應,讓我們不能夠準確的判斷自己的實力和處境,有的人在沒有找好下家時便匆匆的離職了。然而,這種被情緒支配的決定,往往會讓她們後悔莫及。沒有安排的未來,對於羽翼尚未豐富的打工人,往往是雪上加霜。
大學時期的兩個朋友小欣和小蜜,兩人共度了四年大學時光,在畢業的時候決定要一起進一家教育機構,在面試之前就約定好不論結果怎樣都要一起去留。很幸運,因為兩個人優秀的學歷和麵試表現,在一週後都迎來了入職offer。
兩人在教育機構的工作並不是特別輕鬆,從高三的助教開始做起,早起晚歸,工作真的令人疲憊,但是因為彼此的陪伴,都有留下來的意向。但是,一個月後,領導突然宣佈他們的底薪下降了一倍,由之前的全職變成了兼職,時間變得自由了,但是薪水也縮水了一半。兩人之前因為剛出社會,只打算在這裡就職六個月而已,就匆匆忙忙簽了合同,從目前來看,合同上沒有寫薪水事項,原來機構從一開始就為她們埋下了坑。兩人氣憤不已,卻又無從下手。於是兩人決定在15號發工資之後立刻離職。
但是在這幾天裡,小欣仔細考慮,因為兩人教的科目不同,她的薪水比小蜜多出了600,在加上領導和同事一直勸留,小欣的心裡開始慢慢的平靜下來,並決定留下來。但是小蜜仍然因為薪水的事情憤憤不平,儘管小欣苦苦勸留,仍然決定要走。但是,領導為了留下原班人馬,和小蜜私下達成了協議,讓小蜜擔任兩份助教工作,底薪恢復到了從前,並且課時增加,她的薪資一下子比小欣多了一倍。
但故事到這裡,你以為兩人就快樂的留下來了嗎?
相反的,小欣在知道這件事之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不平衡感讓她越來越難受,和小欣待在一起的時間裡讓她越來越懷疑自己的能力,也覺得這樣子對自己實在是太委屈。漸漸地,她無法再正常地看待小蜜和自己的交流,兩人的關係慢慢地變了味,而她自己也天天被這薪水帶來的落差感折磨著。終於到了15號,小欣悄悄收拾好了自己的東西,遞交了辭呈,儘管領導也想方設法地給她加薪,但她仍舊走得乾淨利落。
故事就這樣走到了結尾,兩人的友情也因此畫上了句號。小欣的決定離去,在其根本上,不過是因為本是個相同起跑線上的夥伴,但是別人卻突然超過了自己,那種不平衡感讓她久久不能釋懷。而小蜜呢,之前的打算離職不也是因為心裡的不平衡感嗎?
而小欣為什麼能夠這麼果斷地離去呢?不過是因為她有足夠的底氣能夠找到一份更優秀的工作。她年輕且剛畢業,離了這家必定能夠在短時間內找到下家,而且機構隨意改變的薪水讓她深深懷疑這家機構的未來。在深思熟慮之後,她翻看了之前累積的offer,那些入職邀請中,有因為之前兩人打算一起就職時,她有意拒絕了對方不滿意的工作,在友情殆盡之後,不必再計較工作地點了。她嘗試著給滿意的公司再發郵件投簡歷,很幸運,她很快就找到了另一份滿意的工作。
對於有退路的人來說,因為嫉妒心產生的不平衡感,如果實在無法釋懷,其實離開是一種最好的選擇。人總不能因為這種落差感讓自己一直耿耿於懷,不開心是自己的,太難受了就轉去另一個更好的方向,別因為害怕麻煩而將就自己。
但是,如果沒有很好的退路,當你勇敢離職之後面對的是物質和精神水平隨之降低的生活,那麼不如試著慢慢釋懷,亦或是將這種不平衡感變為激勵自己向前進步的理由之一。如果實在是無法釋懷,但又無法離開的情況下,不妨把你的注意力慢慢的放在其他事上,漸漸地,真的也就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