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期待這個詞最近經常在我的腦海中出現,有的時候會因為期待過高而畏懼不前,緊張拖延,有的時候會因為期待不滿足而產生評價和抗拒,還有的時候會因為期待而產生超出平常的勇氣和動力,成功的挑戰和突破自己。雖然都是期待,但是結果卻不太一樣,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什麼呢?

外界期待比如當參加一場會議或活動,可能會對主辦方,主持人有期待,希望可以組織有序,自身期待是可以獲得對自己有價值的內容。如果與期待不一致,比如覺得會議很散,沒有主題和方向,或者發言的人語言表達邏輯不清晰,可能就會產生評判和不滿,覺得沒有價值,浪費時間,想要逃離或者放棄。 當外在期待或自身期待與事實不一致的時候,內心產生評判和不滿,進而產生對抗和內耗。這種感覺並不舒服,但是似乎已經形成了一種自動駕駛模式,在沒有覺察的時候,一連串的情緒和評判很快就產生了。我想這可能是我內在的一種模式,於是我想起了歐卡。隨手抽了一張卡。

但是當我看到這張卡牌的時候,我突然覺得自己就像一個旁觀者,自己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我不用開車,我不用看路,我不用承擔方向,我不用付油費,我什麼都不用做,我只是單純的坐在副駕的位置上,內在似乎聽到了一些指責的聲音:“你怎麼開的這麼慢,你怎麼開的不好?你怎麼開過了?你方向都搞不清楚?你在浪費我的時間你知道嗎?” 好像我就會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指責對方,當別人不能夠滿足我的期待,或者當外界發生了一些變化的時候,我會想要放棄。

在這個過程當中好像沒有什麼感情,就是一種單純價值利益的要求。但是同時看著這張圖,又產生另一種感覺:每個人都不容易。可能他也是第一次開車,可能他也不認識路,可是他還在努力地開著。可能會議組織者可能的確沒有經驗,邏輯性展示比較弱,可是她還在努力的嘗試著,努力著,承擔著。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和優秀的地方,當用自己期待的標準去衡量的時候,似乎忘記了你只是在副駕駛,你們的位置和責任,能力和經驗都是不同的。

如果回頭去看說是你選擇了要坐這輛車,是你選擇了自己不開車,既然你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你可以選擇現在就下車,你也可以選擇和他一起找路,好好開。如果你覺得他做得不夠好,如果這件事情也是你當初想做的,所以你才會上車。你可以選擇和他一起看,一起找路,一起去改進。如果你覺得這件事情不再感興趣,也可以直接下車。

但是現在的狀態是既不下車,也沒有勇氣去承擔開車的職責,還在不停的抱怨。或許這是一種旁觀者的優越感,不用擔責任,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大爺的優越感。當用一把是否有價值的尺子來評判對方,其實這個時候自由度是很低的,因為你完全的在被外界的現狀和內在評判給框住了,沒有辦法去聽見自己內心當中真正的聲音。

可能你一開始上車是出於興趣,出於好奇,出於一份善意。但是一旦你內心的評價系統上線,就坐上了副駕駛的位置,擺出了那一副大爺的姿態,內心當中真正最初的那份動力,那份初心,那份美好,那份善意就已經被所謂的是否有價的標準覆蓋了,影響了,迷失了。

接著我又隨機的抽取一張文字卡,組合在了一起。

如果未來有類似的事情發生的時候,我會怎麼做呢?於是我又抽了一張歐卡

這是一個老師在給下面的學生講課,或者是說一個人站在臺上演講。這樣卡牌讓我想到當不滿的時候,你是不是可以嘗試著把自己放在主角的角度?當你的內心當中有評判有期待發生的時候,如果想象一下你是開車的人,也會怎麼樣?

換位思考,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文字或要求,而是真真正正的可以讓自己坐到開車的位置,把自己暴露在眾人的目光之下,在別人的面前去呈現。不是呈現那個逃避的自己,不是呈現評判的自己,而是呈現那個敢於去發聲,敢於去表達,敢於去承擔的自己。即使這些你也做不到,但至少可以做到的是把自己放在對方的那一個位置上,去同理對方。或許今天的覺察並不一定會帶來絕對的改變,但至少我相信看見是改變的開始。如果我們再配上一張文字卡的話,覺得會發生什麼?

當內心當中又有很多的期待發生的時候,不要著急評判,不要著急逃離,不要著急放棄,等一等,覺察,去感受到自己坐到副駕駛的位置上,和自己真實的內在去產生連線,產生碰撞。那個時候讓內在真實的那份驅動力,真實的那份渴望就會自然而然的呈現了。那個時候的你是身心合一的。

如果說這個期待是來自於外在的要求,你應該怎樣,或者期待是來自於自己頭腦的規條,我必須怎樣,我不能讓別人失望。或者說我一定要完成,不然就怎麼樣的時候。那個時候的期待,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束縛。但是如果期待是來自於自己內心當中真正的渴望,是非常非常想要的。那個時候的期待就會是內心的一份動力和指引,那份期待是可以讓我們身心合一,去達成內心想要的東西的一份指引和動力。

2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春節期間,我的生活節奏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