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思維、槓精、詭辯論主體都是人,探究世界的方式不一樣,但思考的本質是一樣的,只不過,語言和文字的侷限就是,佛度有緣人,言者不知,知者不言。
思維不僅需要辯證思維、混沌思維、槓精、詭辯、理性、實事求是,還需要理論聯絡實際,天人合一,人們思維被馴化得非此即彼,以為這才是辯證思維的正宗。
其實就連辯證思維的表達方式也有很多種:
第一、《道德經》老子的樸素唯物主義辯證法思想
第二、海德格爾的辯證法
第三、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和唯物主義辯證法。
對於槓精而已:
第一、不知所槓何物,只得其樂,槓就完了,到李小璐直播間槓馬蓉,在pg one微博下面同情賈乃亮。俗稱水軍。
第二、槓精是一種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的生存方式,每個人都在虛擬網路中散發屬於自己的語言暴力。
第三、極少數槓精是真精,但是被人們誤解和那些道聽途說,一無是處的人,相提並論了。
槓精一定會辯證思維,但是他們不知道自己會,即使他們的言論不夠客觀,但一定分成正反雙方,槓精是沒有固定立場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會辯證思維的也一定會槓精,但是尺度和吃相會好看很多。
人性就是從來不給自己貼標籤,凡事都給別人蓋棺論定,道德綁架、雙重標準,不講道理,主講善惡是非、家長裡短、雞毛蒜皮。
只不過很少人去在乎這些事,因為沒有時間去決定這些雞蛋不長毛的事情上,所以,很難有槓精能提出這樣的問題。
槓精的武器不止辯證法、唯物主義、批判、以及左右逢源,還有理性主義、禪宗、佛法、相對論等等。
怎樣看待從弱者身上找優越感的人?
不評價、不質疑、不懷疑、不批判。
人性的傲慢與偏見,無論強者還是弱者,都有各自的優越感無處安放,但是,絕大多數人都喜歡把優越感建立在別人身上,甚至強者也不例外。
這個世界需要五光十色,需要形形色色的人架構龐雜的紅塵色慾世界、江湖人情世界、經濟政治世界,以及人文情懷直接,不出例外的是我的強弱層次分明,而且優越感本身就是一種自卑造成的,心理自卑、文化自卑、身份自卑、以及性格自卑。
優越感其實是一種氣質,一種階層文化,一種文化認同,一種靈魂歸屬,沒有哪一種優越是天生麗質,也沒有哪一種優越與生俱來,只不過,社會發展過程中,特權由社會分工不同,得到的實惠不一樣。
理論上,眾生平等,可是,現實世界充滿了不公平、不公正、不公開的潛規則和下意識,人們都喜歡虛榮,都喜歡在別人面前標榜自己。但是還有很多人,喜歡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善良是善良者的通行證,卑鄙是卑鄙者的墓誌銘。
道德是一塊淨土,是把其他全弄髒才看清楚的事情,但是,道德水準和基本素質的千差萬別,造成了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無論如何秀存在感,刷優越感,不如強大自己給自己看,與別人無關。
批判以優越感存在世間的那部分人,不僅要從道德層面批判,要從客觀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分析,那些人賴以生存的環境就是小農意識,弱勢文化,以單一方面的優勢,透過揚棄一些歷史遺留的文化、身份、涵養、追求。造成的文化觀念上的差異。
根本不懂眾生平等的內涵,優越感不是褒義詞,有優越感的人你從來感覺不到人家有,我們不由自主地感覺身份、地位、不平等,人們擁有向上相容的自由和包容,而一般人的向上相容的可能性為零。
在農村,總有一大部分人,透過自己優越感才讓過日子,毫無保留地揭示自己的現實和露骨,但從不覺得這是個問題,那麼問題來了。如何看待這部分人。
優越感強的人缺乏什麼?無論出身、原生家庭、財富積累、名望,權力、地位,都不應該是優越感的放大器,相反《易經》中謙卦中,需要我們懂得平衡情緒、利益、感情、以及周邊磁場。滿招損 謙受益,優越感帶給自己滿足是暫時的,不長久的,雞肋的,我們需要強大自己內心,讓我們的精神追求飽滿一些。
優越感其實是一種心理疾病,一般人都會或多或少都有優越感,只不過是調劑生活的催化劑,而不是可以依靠的生存方式,優越感不是傷害別人的利器,放大自己人性傲慢和偏見,相反,強者自強,弱者以為強,格物致知,科學的理性主義不等於經驗主義、教條主義、本本主義。
敏感的人總是產生一些莫名其妙的優越感,給縣政府看大門,在CBD收垃圾的,在一些單位門衛,所有人都有優越感,在國內,優越感和權力、地位、精神供應息息相關。
總是出其不意 掩其不備,把優越感建立在對於普通人的約束上,弱者才需要優越感撐門面,強者則不會,所以弱勢文化對於弱者命運的塑造,文化屬性的塑造,是重中之重。
優越感和自信是有很大區別的,自信能夠主動擁抱變化,優越感是一種被動受到傷害,誘發的一種心理保護機制,強大的內心不需要保護,只有玻璃心,才需要層層守護。
優越感往往來自缺見識和缺悲憫,人們對於科技、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總是一知半解,對於陌生是恐懼和敬畏的,而優越感、神秘感、以及不走尋常路的設定,讓很多職業蒙上神秘面紗,金融家、藝術家、書法家、以及思想家和哲學家,心與心的距離越遠,滋生蔓延的文化自卑不可遏制。
優越感也將一個度,適度的優越感無傷大雅,盲目的優越感只能讓自己陷入困境,因為沒有人喜歡和一個隨意踐踏別人尊嚴,人格、甚至追求和褻瀆夢想的人一起經歷生活。
悟道的人可以說成領悟了哲學的人嗎?不可以,因為完全不重合的兩個細分市場,悟道追求人生的超脫,哲學是精氣神兒,藏象系統的修行。
但是,兩者之間有內在聯絡和外延,內在聯絡,悟道和領悟哲學都需要修行精氣神兒,而悟道不僅要修行藏象系統,還需要修自身,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安民平天下。
領悟了哲學的人,對於修道,有天然的優勢,先天滿魂力,而不愛智慧,也可以悟道,六祖慧能沒讀過書,也不影響弘揚佛法,貝多芬耳聾也不影響創作美好的樂章。
哲學,本質上就是思索事物變化,宇宙洪荒,天地玄黃,就是對於精神世界變化的底層邏輯的探索,理性、感性,甚至是批判、寬恕、救贖、慈悲。
混淆視聽起來,大道殊途同歸,知道是一回事,知道內在邏輯是另一回事。
哲學不等於智慧,悟道、學習、生活、都是修行。
悟道悟的是念頭,一個念頭的頓悟,和對事物普遍規律的認知都是有差別的,一方是主,一方是客。主客一體,體學同用,有,但不常有。
小立場裡面,是一樣的,悟道的人和研究哲學的人很類似,但是理性主義和天人合一是有距離。有且只有一種,實事求是,見路不走的人,可以做到格物致知,知行合一,這種理性,超脫了理性主義本身,而是順勢而為,按照客觀規律辦事。
悟道的人可以說是啟迪智慧,洞悉世事滄桑,知天命,盡人事。
哲學就是愛智慧,領悟了哲學的人就是追求愛智慧的人,既追求愛,也追求智慧,真理如果有一個,那就是真理本身,如果有兩個,一個是愛,一個是智慧。
哲學、宗教、文化、歷史、社會權力,都是特殊領域,都是智慧的結晶,都可以以此為基礎,研究相關資料,然後結合自己認知,能得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悟道有狹義和廣義之分,悟道一般是指儒釋道,修行之人,明白了智慧本身,活著真諦,亦或是奧義,絕對不是觀念中飛昇,而是一種涅槃,一種提高。
廣義的悟道,就是不分國別、組織、文化、每一個民族、每一個人,都在時時刻刻變化著,成長著、甚至是重新整理著我們的認知,知有崖智慧無涯。
領悟了哲學基本原理的人,可以說是悟道了,但僅僅也只是入門,或者才邁開步子,能走多遠,還得需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只不過,這個世界是顛倒的,沒有悟道的人說自己悟道了,然後成功學毒雞湯,悟道的人願意隱藏在紅塵中,不出世,不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