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孫行者

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各種不如意,或者是煩惱。這些煩惱不如意是誰給我們帶來的?

我們幾乎所有人都把它歸結到事情事物上,我們固執地認為是事不隨心,物不如意,我們認為是他們給我們帶來了煩惱痛苦和不如意,所以我們常常會怨天尤人。我們會怪怨,是他們不稱自己的心,不如自己的意。煩惱痛苦便隨之生起。

事實上,事物並沒有好壞對錯之分,只有接受不接受。觀點沒有正確不正確,只有認同不認同。

當我們遇到外境時,總是習慣性地拿一把尺子來量度是非對錯,因為在我們心中早已烙上了一個審定是非的標準尺度,時刻在那裡放著的,一旦遇事就不用考慮便拿出來稽核,這是我們無始以來的一種習氣,是習慣成自然的事,是慣性力的作用。就是我們始終有一個對事物恆加思量的習慣。凡事都要分個是非對錯,善惡好壞,同時還有一個堅固的我的存在,我的見解,我的所愛,我的所憎,一時都沒離開過我們,因此,遇事經過分別事物的好壞善惡,我愛則要索取佔有,我憎則要遠離排擠,順我者則喜,逆我者則嗔,由此便產生了愛憎貪嗔,煩惱痛苦則隨之而生。而我們卻不自知,總以為是事不如意,物不稱心。越想越不對勁,煩惱痛苦便越來越加重,這便是讓我們產生煩惱痛苦的根源,不是別人,不是事物,而是自己那顆脆弱的心和要強好面子的心,那顆攀比的心,總是要不比別人強,最起碼也不能比別人差的心理,所謂自尊心其實就是放大了我的存在,我的重要,我字當頭的緣故。都是分別心重,我執嚴重的表現。

就比如說,如今的剩男剩女,大齡青年,不論大都還是小市到處比比皆是,是什麼原因製造瞭如此多的剩男剩女?本人認為,皆因完美主義,理想主義,現實主義自己害的,根本與他人無干,與社會無關。

首先說什麼是完美主義?就是什麼都要隨自己心,稱自己意的,什麼都要所謂好的。人要長的好,工作單位要好,家庭條件要好,學歷要與自己相當,門當戶對,總之一切都要與之匹配。

再說現實主義,什麼叫現實主義?就是依據社會大眾的共同觀念,制定的一整套具體的充分必要條件,比如說:身高限制,職業限制,體制內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金融行業,醫療行業,教師,甚至把雙方的工作單位距離安家遠近都作為一個硬性條件,如此等等一系列條條框框,自己給自己劃定的界限範圍,還有必須有房有車有存款等等,把找物件的圈子越劃越小,所以就高門不來,低門不去,選來選去,把自己剩家裡了,如果條件再多一些,恐怕全球都找不到一個如意之人,豈不是自己給自己畫地為牢嗎?

最後說理想主義,什麼叫理想主義?所謂理想主義其實就是一種不現實的空想,或者叫夢想,與現實主義正好相反,正所謂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就是不確合實際的幻想而已。

在這些主義的主張下,找物件越來越困難,以致使自己形成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父母也有此類似思想的,也把自己壓得透不過氣來,甚至一聽到人請上事宴,或者一聽到婚禮上的禮炮響,就精神焦慮,情緒抑鬱,這是何苦呢?

事實上在我們的生活中,正如杭州靈隱寺內,掛著那幅對聯: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語言雖樸實無華,卻飽含著人生哲理,寫盡了人生。

萬事只求半稱心,意味著常常要知足常樂、隨遇而安。林語堂先生說,這是“中國人所發現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半稱心”並非消極無奈,而是一種人到中年後的豁達與智慧。“半”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心靈狀態,一種人生智慧,一種處世哲學。

人生短短几十年,酸甜苦辣鹹,各種滋味都有,故稱“百味人生。”

世界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過不了的就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只有平心靜氣胸無太多的雜念,才能及時把握機遇、化險為夷。

萬事只求“半稱心”,是胸襟寬廣,是淡定從容的處世哲學。

萬事只求“半稱心”,是不設定太玄的目標,不盲目的去攀比。不生非分之想,不貪非分之財。

可能我們得不到某些東西,但也不要讓憂慮和悔恨來苦惱我們的生活。可能我們達不到某專案標,但也不要一味得垂頭喪氣。

人這一輩子,見微知著,看見的事情,卻不一定是真的,自己認為的事情,也不一定是真的。

這個世界很大卻也很小,大的讓我們看不見彼此,小的讓我們只看見自己。在這個世間,那些活得強大的人,那些能夠在一輩子中笑著走過一生的人,那些一輩子當中不為無所謂的事情憂愁的人,都是有格局的人。

他們懂得人生永遠都不是完美的,這一生我們要做的有很多,而我們留下的遺憾有很多,而我們能做的,便只剩下知足。

知足常樂,看淡生活中的不如意,看淡生活中的平凡瑣事。

這一生,萬事萬物終究講究一個緣字,所有的一切,也終歸或多或少有所遺憾的,而我們,卻不要去後悔。

人生在世,要牢記,人生哪有那麼多的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罷了。常想一二,不想八九,就會知足常樂,就不會沒事找事,自尋煩惱,讓我們在短暫的生命中,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煩惱吧!

1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努力的女人更配擁有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