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問題:
在學習實踐中覺知當下,練習覺知每一個動作、信念,如何處理一心多用的習慣?
比如吃飯的時候看電視,幹活的時候聽講課。有些人甚至可以做到一心多用。我自己就總是在做事情的時候,要開著音訊,邊聽邊做。怎樣觀照呢?偶然聽到一位家人的分享,說只做一件事,其他的事先放下。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事,一件一件速度放慢。請教:在實際生活中如何能夠一心一用?如何提升專注力?
心師答疑:
首先說一下我在修行過程中的一些體悟。這兩個階段我都有過。
一心一用:我幹完一件事,然後接著再幹接下來的事情。不著急,很從容,專注於當下,享受這個事情。這是練一種專注力,這種專注力就是意識焦點的訓練。
一心無數用:這個主要在處理工作上。因為我這個人在工作起來的時候,協調能力、統合能力、邏輯思維發散能力都很強。我可以在單位時間內完成很多件事情。
那麼,你問這個問題,你想成長的心是定了。但是,是誰在問?是渴望成長的那個人格在問。背後是什麼?著急、急躁,總想超越別人,總想趕過別人。那你是在把你的靈脩成長當成了“競爭”。你用世間法在靈脩。
你是不是覺得平常多觀照三十次,就會比別人強一點兒。那和你在現實生活中多工作兩個小時,比別人多掙一百多塊錢,你就比別人強的多。這是一個樣的。
所以,我們每問一個問題,要看到這個問題背後投射出來的是什麼?一個真正的大修行者、大自在者這二個方法他都用,或者他都不用,甚至還會有其他的方法。
那麼,如何才是觀照?如何才是覺知?當事情來臨,八件事同時趕過來了,我帶著覺知把這八件事情同時處理,這就是覺知。
如果沒有事情,那我就放鬆下來。然後,帶著覺知喝茶,帶著感恩吃飯,這又是一種覺知觀照。他們的力度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你問這個問題就有分別,你在想用一種更快、更好的觀照方法。
可是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練習,我發現,能夠促使我們儘快成長的只有三個字“沉住氣”。如果加幾個字就是“最大程度的沉住氣”。
我當年在修行的時候,比任何人都著急。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想快快成長出來,可能是我太痛苦了。但是,每當我一著急的時候,馬上觀照到“我又著急了”。
然後,這個人格也反駁:“我當然允許自己著急了。著急了之後,我就有大能耐,我能幫別人,我能賺大錢,我能幹這個、幹那個……”
這時候,我就輕鬆的往高一跳,就看到了,說這句話的人格。他滿口慈悲,心裡實際想的,卻是什麼?競爭!他想成功之後,我終於成功了!我終於有了金錢!我終於有了自由!我終於有了這個、有了那個……
我試過這個階段。說實話,生不如死,慘不可言。我在修行路上,可以說什麼苦都碰到過。
因為在修行路上,你不得不防。第一,小我太狡猾了;第二,靈性小我太狡猾了。這個“太”的語氣和前面的“太”,這個“太”的語氣是加重的。第三,你到最後居然發現,觀照太狡猾了!
到處是暗礁,到處是碉堡,到處是沼澤,到處是泥坑。很多人一聽到這句話,肯定又望而卻步了。那麼,我問:“是誰在望而卻步?”
我剛剛講的這一段很究竟。是在告訴大家,誰在觀照?到最後,你自己就成為觀照的時候,你會確知的。
那時候,你反而什麼都不想做了,什麼也不想成為,你只是在這兒“存在”。
那時候,你再回頭看一看這個問題:“到底是一心多用,還是一心一用?”你會哈哈一笑,當年問這個問題的人真可愛。然後,你會愛上這個自己,你又一次超越了這個狡猾的小我。
我們的小我很狡猾,困住了我們這麼多年。我說的這麼多年,是從萬古以來。從萬古以來是什麼意思?自從小我誕生以來。
小我,其實是後來新增的一個裝置。小我本來是真我派來的管家。他就像當年伊甸園裡引誘亞當、夏娃的那條蛇的作用是一樣的。他是個引路者,他是個焦點,他是個管家。
比如說,你沒有小我,你就不知道該怎麼走路。眼睛看不著,也就是說小我是這個塵世間,讓我們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後來這個小我一翻身,凌駕在了我們之上,這是事實。
我們現在所做的觀照修行,引用周潤發說的那句話:“當年失去的,我一定要拿回來”。什麼意思?真正的你失去了,被小我奪走了一切。那麼,現在就是想把小我奪走的這一些東西,我們再拿回來!
拿回什麼?小我最大的功能是“限制”。他要限制你,不斷的給你設限、設限,告訴你:“不行!不行!不行!”
我們現在就是要不斷的從小我手中,拿回這些力量。把焦點越擴越大,告訴我們自己:“行!行!行!”
修行就是玩了這麼一個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