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一個25歲的姑娘留下一封4000字的遺書後,就離開了這個冷漠的世界。之所以說它冷漠,不是說它缺少同情,而是說它缺少共鳴。我們和社會的關係,就是個性和整體的對抗,這種現象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且永遠不會消失。

現在網路上討論最多的一個詞是“抑鬱症”,人們對於此病的爭論,遠超出對自殺事件的關注。有那麼一大群人,指責自殺是一種錯誤的行為,他們從醫學專業指出抑鬱症的危害和表現,以此來論證有病不治療的非正確性和自殺的非正義性。很顯然,專業角度總是要帶著客觀立場,而客觀是冷漠的,這也是另一群人批評他們沒有同理心的原因。

另一群人在微博下面,表現出了對白蟻自殺行為的的贊同。他們從日常行為心理方面,來傾訴自己的苦楚,他們有很多人都與白蟻有著強烈的共鳴。他們說,現代人的生活沒有目的,沒有感情,忙忙碌碌,也找不到意義。於是把人生比作一個玩膩的遊戲,結束與否全看自己心情。自殺這個行為的合理性,聚訟紛紜,誰也不能剝奪一個人合法的自由選擇權,這個自由選擇權包括自己的生命健康權。悖論就在這裡。

一群人指責另一群人“漠視生命”、“過度自由”,另一群人指責一群人“過度干預”、“沒有人性”。由此而引發的顏色之爭,則離著問題本身越來越遠。

必須認識到,我們每個人的個性在生物意義上都與社會意義有著衝突,所謂的精神疾病只是對當時社會的背離,福柯在《瘋癲與文明》中曾說:“在蠻荒狀態下不可能發現瘋癲。瘋癲只存在於社會之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類自組成社會的那一刻起,就帶著自身的病理性因素,而悲劇則在於,我們越清晰,也就越荒涼。

人生一世,誰又不是白蟻一行?空悵惘,人寰無限。

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理順自己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