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中,我們對待伴侶很容易陷入“應該模式”:
我是你老婆(老公),你應該懂我啊;
你應該早起鍛鍊身體,我還不是為了你好;
不管發生什麼事,你都應該把我放在第一位;
我發脾氣怎麼了,難道你不應該讓著我?
一旦對方沒有做到,我們就生氣、委屈、不高興,覺得他不好。
在我們的心裡有一個所謂正確的框架或標準,甚至有一幅清晰的畫面。然後用這個框架、標準或畫面去衡量現實生活中的伴侶,假如現實情況不符合心中所想,就會失望、對抗,想要改變。
小雪覺得自己嫁了一個不負責任的老公,比如每個週六她都安排一家三口去鍛鍊,老公每次都推三阻四。眼看兒子越來越胖,他一點兒都不管,她感到很痛苦。週末鍛鍊,已經成為夫妻倆最大的衝突點。
後來,我瞭解到:小雪最喜歡的就是一家三口迎著朝陽在公園裡跑步,她覺得既鍛鍊身體又能增進感情。但是,老公工作很忙,公司離家還特別遠,平時早上6點就要起床,特別想週末多睡一會兒。雖然他不陪孩子晨跑,但一有空兒就會陪孩子聊天談心,或者玩點兒別的。
我建議小雪,週末由她去陪孩子跑步,讓老公在家休息。小雪愣住了,認為:孩子鍛鍊這種事,就應該爸爸陪啊。
其實,小雪痛苦的根源不是老公不負責任,而是她的這個“應該”。親密關係中,所有的不滿背後都有一個“應該”,一旦陷進去,關係就踏入了不見底的深淵,被批評、指責、抱怨、憤怒所籠罩。
如果執著於一個標準和一個畫面時,我們感受愛的通道就是狹窄的,無法看到表達關心和愛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就如小雪一般,她只覺得帶兒子鍛鍊是愛兒子,卻沒有看到陪兒子談心也是愛的一種方式。
我們經常會打著“為你好”或者“為這個家好”的旗號,強迫別人按自己的意願去做,或者違揹他人的意願,以為這就是愛和善意。但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應該必須為你做什麼,也沒有人會完全按照你的標準去做事。
在親密關係中,我們還會說:“因為你是我的愛人,你就應該……”如果僅僅因為對方是你的愛人,你就認為他應該為你做什麼,就必須對你負責任,而他沒有滿足你的期望,就得揹負理所當然的譴責。這就相當於說:當他成為你的愛人之後,就自然而然地欠了你一生還不清也說不清的債務一樣。
所有人在你面前所呈現的想法、行為以及情緒反應,沒有應該怎麼樣,他所呈現的一切就是應該的樣子。當我們陷入他/她應該怎麼說怎麼做的時候,我們就掉進了矛盾和痛苦的深淵。
因為,沒有人喜歡被說教,沒有人喜歡被控制。當我們想要改變對方時,無論出發點多麼好,道理多麼正確,其實都傳遞出一種資訊:我不喜歡你現在的樣子,你應該變成另外一個樣子。
當我們始終為了一個標準、一個要求感到疲憊不堪,這關係一定有了問題。請你覺察一下:在關係中,你是不是想了太多的應該與不應該、公平與不公平、誰對誰錯?你是不是用了太多精力想讓對方按你的標準說話做事?
每個人骨子裡都希望隨心所欲,所以人與人之間會有矛盾,而健康的關係是在自律和任性之間找到平衡。
婚姻中,“你應該”往往成為一個看不見的深淵。如果能跳出這樣的深淵,你會發現多了一份釋懷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