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說:“一個人活在這世界上,第一就是要好好做人。”
一撇一捺寫個人,一生一世學做人。
人這輩子,不管生活有多難,世態多變遷,都要懂得做人之道。
因為懂得做人的人,更能得到別人尊重和幫助。
那何謂做人之道?
其實很簡單,真誠+感恩+人品=做人。
與人相處,要真誠
莎士比亞說:“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
虛偽的人,愛玩心眼,對人機關算盡,讓人心寒;
真誠的人,不玩心眼,對人真心實意,讓人溫暖。
真誠比任何套路,更有用。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老杜,是一家超市的老闆,生意十分火爆,為了擴大利益,他張羅在別處也開一家新店。
很多供應商聽說後,紛紛來找他合作。
經過一番挑選後,他在兩個供應商中糾結。
兩個供應商給出的價格都差不多,他便讓兩家先後供幾次貨試試。
幾天後,其中一個供應商阿華,怕另一個人捷足先登,就買禮物去看老杜,表達自己的誠意。
老杜謝絕了阿華的禮物,並告訴他自己還在考量中。
最後,老杜決定和另一個供應商合作。
阿華很不解,便打電話給老杜問原因。
老杜說:
老實說,你給的價格比他的更優惠一點。可和你合作的幾次供貨中,老是出現問題,要麼貨物數量不對,要麼就是新舊批次混著給我,我感覺不到你的誠意呀。
聽到這番話的阿華無言以對,羞愧不已。
很多時候,人們選擇信任一個人,不是看重他有多不凡的能力,而是看重他真誠的態度。
有句話說:“沒有什麼道路可以通往真誠,真誠本身就是道路。”
真正的聰明,是以誠待人。
你真,別人也真;你假,別人也假。
真誠的人,用真心去做事和待人,更能取得別人的信任和認可。
人一輩子,不能忘恩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不管大恩還是小惠,我們都要學會感恩。
電視劇《請回答1988》,講述的就是住在雙門洞那些人的相處日常。
無奇的日常,卻打動了無數的觀眾。
美蘭家的條件在雙門洞是最好的,但她從來沒有看不起任何人,反而經常幫助其他人。
買了貴的食材,要分給大家;冬天會訂很多煤球,分給大家取暖。
有次,德善媽媽因為家裡窘迫,想讓美蘭借錢,可因為開不了口,悻悻地回家了。
回家後她發現,美蘭早就把錢放在菜籃子裡了。
美蘭對大家的好,大家也看在眼裡。
當美蘭有煩惱的時候,大家都會開解她;當得知美蘭有夢想沒完成時,也會盡力幫助她完成。
他們之間相互付出,也相互感恩,才有了那麼溫暖有愛的相處模式。
有人說:“人性最大的惡,是不懂感恩。”
不懂感恩,會讓人情變得冷淡,會讓社會變得更加冷漠。
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理所應當的。
別人對你好,是因為別人善良;別人幫助你,是看重你們的情分。
所以,任何時候,我們都要記住別人的好。
雖不能及時償還,也要心存感激,銘記在心。
這樣,才不會讓幫助我們的人寒心。
正所謂,心存感恩之心,身行積德之善。
懂得感恩的人,更能得到更多人的溫暖和幫助。
做人,拼的是人品
就像白巖松說的:“人品是最高的學位,德與才的統一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人才。”
一個人值不值得交往和信任,不是看他的財富和地位,而是看他的人品。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誠實的年輕人回答說:“老先生,您認錯人了,我不是你女兒的救命恩人。”
老人還是堅持說:“就是你,不會錯的。”
年輕人安慰道:“我知道你找恩人迫切,但我真的不是你要找的人,我也沒有在公園救過人。”
老人最後鬆了手試探地問:“難道我真的認錯了?”
那天年輕人面試很順利,很快就上班了。
後來,他又遇到了那個老人,就上前關心,詢問他是否找到那人。
老人說:“沒有,我一直沒有找到他。”
回到崗位後,年輕人很憂傷,他覺得老人可憐,和同事說起此事。
同事笑他:
他一點都不可憐,他是我們老闆,也沒有女兒,那個只是一個考驗,看你的人品過不過關。老闆說人品好的人,才是可塑之才。哦,對了,比你先來的那個面試者就沒透過考驗。
人品,是一個人最好的底牌。
做人,人品就是根基,大於能力。
就像希臘詩人米南德說的:“人品好的人,自帶光芒,無論走到哪裡,總會熠熠生輝。”
人品好的人,做事踏實,為人靠譜,心地善良。
和這樣的人相處共事,沒有勾心鬥角,只有熱情和溫暖。
因此,他們有更多好的人緣和機會。
人生的下半場,其實拼的都是人品。
有好的人品作為支撐,人生才會上升到更高的高度。
古言說:“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聰明,可以讓人一時獲利;好德行,可以讓人終生受益。
做人,真的很簡單,多點真誠,懂得感恩,守住人品就夠了。
懂得做人的人,會讓別人舒服和溫暖。
一個人可以不富裕,但不能沒有德行。
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記住:真誠比金錢重要,感恩比索取有用,人品比一切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