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電視劇中有句經典臺詞,
大家應該都聽過!
那就是——
“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因此提醒:
那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
不要不開心,
因為到了四十多歲,
你會更不開心!!
研究指出:
人生中,47.2歲~48.2歲時“最不幸福”
全球最不幸福年齡調查結果顯示 ,發達國家的人們在47.2歲最不幸福,發展中國家的人們在48.2歲時最不幸福。
而此前,英國一項調查結果顯示,16歲和70歲時是幸福感的雙峰,度過20歲後,幸福感開始逐年下降,直到51歲時又逐漸上升,從而再度達到最高點。
那麼,
面對人生中的這個困局該如何破解?
不開心又該如何拯救?
你的“不開心”
是病理的還是生理的?
據殷莉醫生介紹:對於“不開心”,普通大眾一般都是生理上的情緒,但是也有一部人是病理性的,比如抑鬱症、焦慮症病人,因此,這部分人不是透過一般的技巧就能調節過來的。
如果某種壞情緒持續時間特別長,在某一事件過後還是遷延很長時間,出現的強度和事件產生的影響不成正比以及並沒有因果關係,已經對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產生了一些功能損害,那就要懷疑是病理性的了。
比如原來能很快速高效的完成工作,現在變得反應遲鈍,工作效率低下,人與人之間有特別多的衝突等等諸如此類,這就是有功能損害。在這種情況下,就一定要去看醫生,而不是簡單調節就可以的。
不過,殷莉醫生表示:生理性的“不開心”,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在心理上是有一些調節方法的。
你為什麼不開心?
你想,你再想!
首先:要接納自己的情緒。
並不是說有壞情緒就是不好的,不去面對它、正視它、感受它、考慮它,這是一個誤區!
殷莉醫生說:當自己的孩子、親人有了壞情緒之後,有些人就會選擇不予理睬,這是一個錯誤的做法。壞情緒並不是因為你不想,你不管就不存在了。正確的做法是首先接納自己的壞情緒,然後去識別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緒,是悲傷,還是沮喪,還是嫉妒、羨慕、焦慮等等……識別了這些情緒之後,就要去體驗到這種情緒。
體驗情緒能力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體驗過以後還要想想,這種情緒從哪裡來,找到自己情緒的源頭。有時候情緒的源頭並不一定是此時此刻的事情,可能是好多天前,好幾年前的一個觸發點所引起的。當你找到壞情緒的源頭以後,再想怎麼去處理它!
拯救不開心,最根本的是看你“咋想的”
通常處理壞情緒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它表達出來,不能壓抑。表達方法有很多種,說話是其中一種。從心理學上講:還可以透過和別人一起娛樂以及運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等方式來排解。
而更好的方法是自己要從認知層面上想一想,這種壞情緒為什麼會產生?其實,有時候壞情緒的產生並不是因為這個事情讓你不開心,而是主觀要求和客觀現實沒有匹配。
情緒是人類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當主觀態度體驗和客觀現實不匹配的時候就會產生壞情緒。
比如:考100分就夠了,當你考了120分時就會特別開心;但當你覺得該考120,可是考了100分,那你就會不開心。
每個人都應該想一想,實施事情的過程中,自己是更注重結果還是更注重過程?這是調節情緒比較常規的方式,它也同樣適用於調節壓力。
“換句話說,大腦是怎樣看這件事的,就會產生怎樣的情緒。”殷莉醫生表示:所以調情緒的根本,是調節自己的認知。對某一件事,如果是積極的看法,那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如果是消極被動的看法,那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
調節情緒的根本就是調節認知,而前面說到的“唱歌跳舞聊天”都不是解決壞情緒的根本方法,只是暫時疏洩,調節認知才是根本的。
遇到挫折,不要把它當成一件壞事
遇到挫折,並不是每個人都會低迷,反而有的人會把挫折當做一個機會,這和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關。青少年心理健康重中之重就是“三觀”的形成,一個人的三觀不形成好的話,不僅是人發展不好,而且對社會也是不利的。
怎樣正確對待挫折?
古人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其實每個人都要從挫折中找到值得自己去改進和提高的地方,這就是挫折的價值。挫折不都是壞事,有了小失敗才能避免出現大的問題,所以凡事都要有一個正面的看法。
而對於“中年危機”,殷莉醫生表示:心理學上並沒有這種說法。她說:人的發展是終身的,人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發展,人到中年以後應該是進入一個生理和心理都相對比較成熟的階段,正是發揮能量的時候,不過,前提是——中年之前要有持續的個體發展。
為什麼有的人會出現中年危機?那是因為他/她個體的發展可能在某一階段停滯了, 20多歲就渾渾噩噩,隨波逐流,到中年肯定就會有危機感。
綜上:想要避免中年危機,只有持續不斷的發展,到了老年也應該持續不斷的發展,人生才會不迷失方向!
製圖:yunyun
監製:藍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