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們都知道,從小到大,人們都用互相贈送禮品的方式表達善意。

我們也發現,禮物會帶來兩重痛苦,第一重是不知道該送什麼,痛苦程度輕微;第二重是不知道應該回贈什麼,痛苦程度中等到劇烈,因為每次都需要做大量運算,會導致腦細胞嚴重過載,出現心慌、焦慮、血壓上升等不同症狀。

從痛苦程度來分析,我們就可以得出第一個結論:給予比接受要好,贈禮要比還禮輕鬆,做一個願意給予和分享的人要快樂很多。那麼回禮呢?回禮為什麼給人感覺壓力很大?

這是因為人們從來沒有仔細分析過這件事情,也沒有發現其中的訣竅所在。

關於贈禮和回禮這件事,法國大思想家皮埃爾·布林迪厄曾經給出過非常清晰的解答:

一方贈禮,一方回禮,這就是一次禮物交換。禮物交換和兩個因素有關,一個是交換禮物的價值,另一個是交換禮物的時間。這樣就會產生四種不同的情況:

交換的禮物等值,交換的時間分前後,這就是借貸;

交換的禮物不等值,交換行為同時發生,這就是貿易;

交換的禮物等值,交換行為同時發生,這就是拒絕;

交換的禮物不等值,交換時間分前後,這是贈禮和回禮。

第一種情況在婚禮上最為常見,中國人在參加婚禮的時候都要隨禮,贈送一個大紅包。

有些地方還要專門請人來做賬,一筆筆記錄下每個客人的禮金數額。為什麼要那麼做呢?因為將來別人結婚的時候,是要把這份隨禮還回去的。別人當初給了多少,將來只能多不能少。

那為什麼要隨禮呢?因為新婚夫婦剛剛開始自己的婚後人生,有那麼一筆錢,可以讓新婚生活變得容易一些。換句話來說,是大家一起幫助新婚夫婦展開新的生活。

那麼,大家為什麼願意幫忙呢?

因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現在給出去的禮金,將來還能收回來。

這就相當於親戚朋友之間的一筆小額貸款,每次結婚的人都可以先拿去用。所以,這種情況下的贈禮和回禮本質是一種借貸。

像我這樣在四處漂泊不定,去許多座城市參加過婚禮並且不斷隨禮的人,就不算是借貸,而是一種對社會負責任的表現。

第二種情況也很常見,有些時候會讓人很生氣,而有些時候則是皆大歡喜。

比如說你看到朋友的新手鍊,覺得非常喜歡,於是你請他送給你,北京話的術語叫“切”,切朋友一條手鍊。而你朋友剛好很喜歡你的鑰匙鏈,於是你說:不如我們換吧,我送你鑰匙鏈,你送我手鍊。這兩樣東西可能是不等值的,但是雙方經過交換,每個人都得到了心愛的東西,都覺得在這次交換中自己賺了,這不就是貿易麼?

商人做貿易,最早不就是以物易物,而且雙方都覺得自己賺了,否則這樁生意就根本做不起來。當然,如果對方拿走的是你的新手機,而且立即回贈你一根雪糕,表示大家這就算是扯平了,那就會讓人相當惱火。

在藏區或者西南部地區,許多少數民族有一種共同的習俗:如果朋友或者客人對自己家裡的什麼物件大加讚美或者是流露出喜愛之情,主人就應該直接送給對方,但不可以求回報。

我希望北京上海地區也能流行這樣的風俗,那我就可以去挨家挨戶讚美朋友家的豪宅了。

第三種常見於求人辦事,或者追求對方。

你送上一瓶茅臺,對方立即還你兩瓶五糧液。你送對方一束玫瑰花,別人立即送你一個遊戲卡。算下來彼此的價格都差不多,那麼對方其實就是在用這個方式拒絕你。

贈送禮物是一種善意,你在這個善意上附著了個人的要求。那麼對方就可以用立即回贈等值禮物的方法,把這份善意不多不少退還給你,同時也就把附著的個人要求退給了你。

這個方法含蓄而不傷人,算是社交生活中比較溫和的拒絕方式。只有情商低的人才會欣喜若狂,覺得別人回贈自己酒是表示一起預祝成功,別人回贈自己遊戲卡是表示對自己的關心在意。

記得:同一時間,別人立即回贈等值禮物,意思是拒絕。

我希望你看到這條的時候,不要恍然大悟,這樣許多往事重新泛起,有了新的理解,可能會讓人覺得十分感傷。

所以,真正的表達善意,真正合格的給予者和接受者,是第四種情況。

別人贈送你禮物,你第一不要回贈等值的禮物。因為等值禮物的意思,要麼是把你們之間的關係視為借貸,是一借一還的關係;要麼是你表示拒絕對方的善意,堅決不肯佔對方便宜。

無論是哪一種,對方拿到回禮的時候心裡都不會舒服。那些性格剛直的人,堅持要在禮物上對等,其實是一件很傷人的事情。

第二不要立即回贈。

等一段時間的意思,是表示你確實接受到了對方的善意,你承對方這個情。對方贈送你禮物,其實就是想讓你接受善意,體會一下給予者的那種快樂。

如果你破壞了這個默契,立即回禮,那就會讓對方感覺你不承認這是善意,而是像接到了一個正在燃燒的火球,燙得厲害,你要立即把這個火球扔還給對方。

所以,如果你的確承對方的情,也心懷感激,那麼你應該過些時候再回禮,而且最好回禮的價值略低於贈禮的價值,否則,會讓人覺得你有些傲慢,把一件好事變成了鬥氣鬥富。

這裡我要讚美一下皮埃爾·布林迪厄,他用如此簡潔清晰的方式,就說清楚了贈禮和回禮之間的關係。幾乎是一勞永逸地解除了我們回禮的痛苦,讓我們可以透過選擇恰當的方式,向對方表達出不同的心意。

同時,我還想說一點:用這四種情況去和你的回禮方式做一下對比,也許,你會發現自己在給予和接受這件事情上存在著誤解。

你所以為的禮貌和得體,其實讓表達善意變了味道,要麼顯得過於功利,要麼顯得不近人情,要麼顯得距離感過強,唯獨沒有坦然的給予和坦然的接受,就像是躲在一個堅固的殼裡。

這樣的話,怎麼可能有真朋友呢?

許多年來,我以和朋友吃飯不買單而聞名。有的人曾經譏諷地說過:你見過和菜頭每次來吃飯買過哪怕一次單麼?你知道我是怎麼想的嗎?

每次朋友請我吃飯,我都吃得很開心。因為我覺得吃得開心,就是徹底接受了他們的善意。而我對他們的回禮,並不體現在飯上,否則友情就是放貸還貸,大家的關係是飯費互助組。

所以,我的真朋友從來沒有因此埋怨我哪怕一次。可見他們是真的喜歡我,真的想讓我吃得開心,也知道我是真的開心。

6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站著(小小營業員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