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1.

在親密關係裡,誰沒有說過幾句狠話,誰又說過多少真心話?

朋友小菲發現了老公手機裡的曖昧簡訊,便和他對質。

幾輪下來後,摸清楚了這段曖昧關係的來龍去脈,將第三者踢出去後,關起門來就剩下兩個人無聲的相處。

兩人少年相識,一起經歷過十幾載的風雨,所以即使像小菲這樣的大女人也沒法上演爽文大女主情節。

現實生活裡,關係再糟糕,很多人寧願主動選擇被困,也狠不下心來放棄。

因為這事,兩人無數次地爭吵。

後來在一次爭吵中,小菲的老公說了句狠話:“我對你沒感情了!”

小菲回他:“好,那咱們坐下來好好談談怎麼分開!”

後來我問小菲,都要談分手了你還用了“咱們”,你心裡真正是怎麼想的?

小菲說,我不想和他分開。

我問,和他說過嗎?

小菲搖搖頭說,我怕被他拒絕。

2.

都說要溝通,夫妻要溝通、親子要溝通、上下級要溝通— —,但來來回回,最後溝通了個寂寞。

為什麼呢?

因為很多人都在虛張聲勢,十句假話摻著半句真心話。

說到底,害怕被拒絕。

【害怕被拒絕】是我們人類進化到現在根深蒂固的心理狀態。

【被拒絕】讓我們覺得自己是不被人愛的、沒有價值的,由此產生羞恥感和無價值感。這兩種感覺是非常折磨人的,所以我們會用盡各種手段去避免。以下便是我們為了不被拒絕而表現出來的行為:

取悅

退縮

拒絕

拋棄

疏離

【害怕被拒絕】影響我們的交友、職業選擇、教育程度、休閒方式等等,但影響最大的還是我們的親密關係。

成年人的親密關係模式其實早在青少年時期開始發展兩性關係時就初見端倪了。

在我的來訪者裡,有很多青春期的少年,他們對親密關係十分苦惱。

17歲的KK和喜歡的女孩子談了戀愛,卻十分不順利,因為他總是惹她生氣,比如挑剔她的頭髮顏色、對她忽冷忽熱的。

這兩個少年的人際互動模式是不良的,造成這種模式的就是他們的家庭。

KK的父親在他少年時犯罪入獄,他和有精神疾病的母親生活在一起,一邊照顧她,一邊被她折磨,受盡她的語言暴力。

M的父親在離婚後又組了一個家庭,母親將父親的離開怪到M頭上,說都是因為M不夠好,父親才會離開這個家。

KK和M在成長過程中,沒有看到良好的親密關係互動模式,只看到不斷的指責和離開。

他們學到的都是怎麼去防止被指責、被拋棄和被傷害。

成長過程中其它經歷,比如校園霸凌等,也會讓我們對被拒絕感到恐懼。

因為怕被拒絕,不想被羞恥感折磨,我們發展出了各種手段去保護自己。這些人際互動模式一方面保護了自己,另一方面卻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

大家都像是呲著獠牙,收起肚皮,緊張兮兮的小怪獸,幹出了各種蠢事。

所以,你敢不敢收起獠牙,亮出肚皮,真心對真心?

3.

在談到【怎麼對別人好】的時候,KK和M問我兩個問題:

(1)對別人好,會不會讓自己看起來跟土狗一樣,很可憐?

(2)怎麼對別人好?

如果你內心深處是不自信、價值感低的,那麼無論別人怎麼看你,你都會覺得自己很可憐。如果你覺得對別人好是一種軟弱,對別人壞是一種力量,那麼後者就會是你的選擇。

如果你將【被拒絕】看成是恥辱,將【拒絕別人】看成是榮耀,那麼後者會是你的人際互動模式。

內心越是害怕的人,越喜歡說漂亮話,因為這些漂亮話能給他帶來強悍的幻覺。

害怕暴露我們的真心,是因為怕被人當做弱點,將它扔擲在地上。

要打破關係裡的惡性迴圈,你需要觀察自己的人際互動模式,探索自己待人接物背後的動機。

自己因為怕被拒絕而不敢對別人說不?

自己因為怕被拒絕而逃避別人的追求?

自己因為怕被拒絕而先拋棄別人?

自己因為怕被拒絕而先攻擊別人?

如果是,那麼嘗試去探索和整理【怕被拒絕】有關的成長經歷。

父母是否曾經不停打擊你?

他們是否不分青紅皂白地責怪你?

他們是否威脅要離開你?

他們是否忽視你?

如果你曾經歷這些,那麼你能否告訴自己,你已經長大成了了,不再是那個弱小被欺負的孩子了。

你是可愛的。

你是有價值的。

你是有權利感受自己的喜怒哀樂的。

你不需要偽裝也可以過得很好。

最後,做真實的自己。

去和朋友分享你真正的想法。

去堅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去提出你的要求。

去收起獠牙,亮出肚皮,真心對真心。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不是我們不想要孩子,我們只是對自己對別人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