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每年過年對於我們這些到了談婚論嫁年齡的青年都是一次考驗。今年也同樣不例外。幾大姑幾大姨,包括其他的一些親戚,輪番轟炸般的催女朋友,催婚,催生子。就像一輛輛火車直往你的面門上碾壓而過。本來不著急的我們也開始不經思考起,我們的婚姻,我們的後代了。

雖然我們的父輩在我們這個年齡早已結婚生子,他們對我們的催促也無可厚非。但現實的殘酷往往不讓我們如意。高房價,高彩禮,對子女的高教育成本,這些讓我們對未來心生懼意。工作的不穩定,人心的變換,讓我們沒有勇氣去擁有一個家。

最新的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出,我們的未來不容樂觀:近兩年中,中國人口出生率只有12.43‰,與新生兒銳減相伴的,是老年化的加速到來。國家和社會需要我們去成家去生子。

各方面的壓力讓很多人不得不做出選擇,有的人會降低標準向生活妥協,開始成家。生孩子也順理成章的成了下一步需要去完成的事項。但比起結婚來說,是否生孩子是一項更加重要的抉擇。如何做好這一抉擇?這取決於我們是否真的準備好了。一旦我們考慮不慎,孩子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大的痛苦。

1.我們能否給他們足夠的物質和陪伴

人類是弱小的,需要其他的人幫助。小孩更是如此。當一個孩子的降生,就意味著他需要一個人,或者說一些人幫助他。我們能否給他們最基礎的物質條件還有陪伴呢?

前段時間的一部電影讓我深感震驚。一個貧窮的家庭,在自己遭受苦難的時候,選擇了生孩子,他們把對未來的希望寄託在那麼小的孩子身上。最後不僅讓本就苦難的家庭更加苦難,也把自己的孩子拖進了這樣一個痛苦的世界。

與這部電影相似的還有一起案例。

在山村有這樣一個家庭,母親因為忍受不了山區的貧窮,生下孩子就跑了。只留下女兒和父親。因為父親要去外面打工掙錢,女兒只能由爺爺奶奶照顧。

很多年過去了,女兒也開始讀初中了。儘管經常不在女兒身邊但父親是極愛女兒的,他將他所有的愛給了女兒,在外地上班自己不捨得穿一條好褲子,不捨得吃一頓大餐,他把所有的錢都寄給了在家上學的女兒。但女兒不僅不理解父親的辛苦,還一味地與別人攀比,甚至嫌棄起自己父親給的錢少了。

當別人問起她為什麼這樣的時候,她說:“小的時候羨慕別人有自己父母的陪伴,我也想要像別人一樣有爸爸有媽媽,但媽媽跑了,父親他需要掙錢,只有過年才回來一次。他覺得對我虧欠,讓我拿錢給自己買東西,我只是照做而已”

物質和陪伴是基礎,少了物質當然不行,但為了給與物質而少了陪伴也同樣不行。當我們不能給與自己孩子這兩樣的時候,我們就要反思自己是否能夠當一個好的家長。

2.比起物質和陪伴更加重要的是能否給與孩子好的教育。

這裡的教育說的不是給孩子報各種花銷驚人的補習班。而是對於如何過好自己的人生的教育。這個比起成績比起特長來說,重要很多。而且這樣的教育,往往需要自己的父母來傳授。

其實中國從古至今對孩子的教育都是極為重視的。

曾國藩在曾國藩家書中告訴家族子弟

“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

長輩留給後輩的,不一定要是萬貫家產,給與他們人生方向,和正確的價值觀更為重要。

諸葛亮作為三國時期的西蜀丞相,德才皆備,將自己一生都奉獻給了蜀國。在給後代的《誡子書》中書寫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雖然諸葛亮沒有給後代留下多少財產,但他將他此生,身體力行的人生哲理,告訴了後代。這無疑比再多的財產都要寶貴。

古人的一些做法出奇的一致。漢代的一位宰相同樣沒有給後代留下多少財產。在其他官員用俸祿大肆置辦家產的時候,位極人臣的他不僅沒有購置一畝一地,反而將自己的俸祿接濟周邊的一些人。當別人問他為什麼不給自己的子孫留下一些家業的時候。他回答:如果子孫爭氣,他們也不需要自己操心那麼多。如果子孫不爭氣,那麼他們就該好好做一個安分守己的人,給他們留下財物不僅不能幫助他們,反而會遭到他人的嫉恨。

由此可見,比起財富,規範子孫的德行更為重要。如果我們自己都沒有把人生活的明白?那麼我們又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這麼一看,是我們真的不想要孩子嗎?不是不願,是不敢。在這樣一個社會,我們自己活著都需要付出全部的努力。我們又如何去給自己的孩子創造幸福呢。正如魯迅先生在故鄉看到侄子和兒時好友閏土的兒子惜別時發出的感慨“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來…….然而我又不願意他們因為要一氣,都如我的辛苦輾轉而生活,也不願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願意都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

我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比自己更美好的生活,當我們覺得自己還不夠的時候,我們選擇不生,而不生孩子是我們的善良。

未來我們只有繼續前進下去,為自己,為愛的人,為家人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

你們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鼓舞

4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人際交往心理學:一個邪惡的人,相處中這5種特點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