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學舍友婷婷大三上學期失戀,頹廢了很長時間,白天在宿舍睡大覺,晚上打遊戲、看電影。期中考試,她毫無懸念地掛科了兩門功課。
那天拿到成績單,她坐在宿舍的椅子上沉默了很久,然後拿起鏡子照了照,突然大哭起來。
第二天,婷婷將零食收進了櫃子裡,為自己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嚴格作息時間:晚上10點30就睡覺了,早晨6點30起床,跟其他舍友一起早讀、上課。沒課的時候就一個人去圖書館看書。
走出失戀的陰影后,她連續過了英語六級和計算機二級,期末還拿到了年級獎學金。
大家紛紛向她討教學習秘訣時,她笑一笑說:哪有什麼秘訣,全靠自律。
人生旅途,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境,學業、戀愛、工作、婚姻,很難一帆風順,可是,誰的人生還不經歷一點坎坷和挫折。
當遇到生活的打擊和困難時,有人選擇怨天尤人,破罐子破摔,有人選擇自強自律,最後勇敢地走出去。
沒有人喜歡自律,是因為自律真的需要意志力。需要不斷地與自己的惰性對抗,才能達到既定的目標。
比起去圖書館看書,呆在宿舍看電影、打遊戲更輕鬆;
比起早讀,躺在床上睡大覺更舒服。
可是,人生如果一味地隨心所欲,你將會遇到更大的麻煩。
2.
高中時,明知道高考很重要,必須珍惜時間,努力學習,才能考上重點大學,可就是靜不下心來,看著書本還想著昨晚的電視連續劇裡男主角對女主角說的話,最後只能勉強上個專科,找工作處處碰壁;
20歲時,明知道瘦一點才好看,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睡前吃零食的毛病,1米6的身高,吃成120的體重,看到男神,再看看鏡子裡的自己,連表白的勇氣都沒有,只能眼睜睜看著他牽起別人的手;
上班後,明知道熬夜不好,可一躺到床上就忍不住刷手機,一直刷到半夜,直到公司體檢報告下來,才知道規律作息的重要性;
三十幾歲時,明知道工作還有很多沒有完成,坐到電腦跟前磨磨蹭蹭就是不想開工,等到領導催了幾遍,才稀裡糊塗把材料交上去,毫無意外地在大會上被點名批評,看著一年的業績,就知道又一次與部門幹部提拔無緣了。
因為不自律,我們錯過了很多讓自己變得優秀的機會,人生也因此暗淡了很多。
一個不自律的人,不是無法覺察自己行為的錯誤,而是沒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為,就像小孩子明知道吃糖會蛀牙,卻仍然抗拒不了糖的誘惑。
縱觀那些優秀的人,他們無一不是擁有比別人更強的自律能力。
日本著名小說家村上春樹在成為作家的三十年裡,每天雷打不動地跑步或者游泳一個小時,並且在世界各地參加馬拉松比賽,嚴格的作息時間為他的高產奠定了體力基礎。
臺灣作家林清玄生前每天保持寫3000字的習慣,不為發表,只為練筆,他說寫作是個勻速前進的工作,需要不斷重複積累,才能突破。
男神彭于晏曾經胖到200斤,為了進軍娛樂圈,堅持減肥,身材變成標準的倒三角,八塊腹肌。
3.
一個人要想要走出困境,活出更好的人生,除了自律,別無他法。
這個世界上想要成功的人很多,但真正成功的人很少。
大部分人的雄心壯志只夠歇性地努力,遠遠達不到持續性刻苦的程度。
生活極度自律的人,早已將自律變成一種生活習慣,就像我們普通人每天刷牙洗臉一樣自然,不需要刻意去做。
一旦將自律融入到習慣裡,融入到血液裡,他將擁有強悍的自我主宰命運的能力。
如果你已經準備好了成為更好的自己,那就從自律開始。
當你變得自律後,你會發現,人生比你想象的要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