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說:對親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則是一種教養。
我們往往把最壞的情緒留給最親的人,比如父母、愛人和孩子。
因為我們深知他們會無條件地體諒和包容我們,於是我們有恃無恐。
但如果我們長期把最壞的情緒留給我們最親的人,則無非會造成兩個結果,家裡無休止的爭吵和悔不當初。
如果你的親人和你一樣,是急脾氣,那麼,你們就可能每天進行無休止地爭吵。
如果是父母還好,畢竟吵得再兇,還是親人。
但如果是夫妻,可能就會離婚。
離婚並不見得是好事,尤其是對孩子。
如果你的親人比如父母處於弱勢,他們只知道無條件地關心你,根本不敢或不願意跟你爭吵,如果有一天突然離開了你,你就會悔不當初。
比如史鐵生殘廢後,每每無端地向自己母親發脾氣,而母親只默默地承受著,得了重病,也不說出來,後來終於離開了人世。
史鐵生雕像
史鐵生才感到追悔莫及。
又比如在一篇類似的文章中看到一個例子。
一位女孩說她這輩子最後悔的事,就是媽媽臨走前還在跟她吵架。
當時她在讀大學,假期返校,媽媽一邊替她收拾行李,一邊叮囑她不要吃油膩辛辣的東西,由於她作息習慣不好,所以說話時難免拔高了語氣,於是兩人就吵了起來。
最後,她們不歡而散。
回到學校,也沒有跟媽媽打電話。
但半個月後接到家裡的電話,說媽媽突發心臟病,看能不能見得到她最後一面。
那一刻,她就太悔恨了。
當她回到家,媽媽去世了。
她說:我沒想到,這輩子跟我媽媽說的最後一句話,居然是你能不能不要老是這麼煩啊……
父母關心我們,我們卻覺得煩,沒好臉色給他們看,直到他們離開了,我們才悔恨不已,那我們為什麼不趁他們還健在,對他們好一點,給他們更好的情緒呢。
除了對父母,我們應該早些多給他們好情緒,對孩子我們也要多給他們好情緒,不然,你也可能後悔終身。
因為你對待孩子的方式,可能會影響他一身。
在有部電視劇裡,有一個家長對孩子從來沒有讚美過,總是對她各種高要求。
就算考試考到班上前三名,也不能達到令她滿意。
後來孩子做事就畏畏縮縮,沒有主見。
相信這對孩子長大後會有十分不良的影響。
你對孩子情緒不好,可能孩子就不會主動和你溝通,會和你有隔閡。
有一篇類似的文章說到一個例子。
女兒母親由於工作不順,時常把壞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
女兒本來以前什麼都要跟媽媽說,後來漸漸遠離了媽媽,和奶奶暗自謀劃著怎樣只住在奶奶家。
有一次,女兒考了60分,媽媽看到後,把女兒大罵了一頓,然後逼她做兩套卷子。
第二天,老師打來電話,問媽媽為什麼女兒平時很乖,今天卻上課溜號呢?
媽媽說,女兒考60分,把她收拾了一頓。
老師詫異地說,滿分就是60分,班上只有女兒一個人考了60分。
媽媽那時才悔恨不已,發覺女兒已經變得麻木了。
有人說:童年無小事。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如果孩子小的時候受了太大的傷害,她這一生都會難以過得幸福。
而我們如果把壞情緒給愛人,那麼,則可能養成習慣,會使得本來我們還愛著對方,則會發覺卻過不下去了。
比如在一篇類似的文章看到一個例子。
一對夫妻不想離婚,卻感覺難以過下去了。
他們於是去找情感導師。
妻子說:他一天對我說不過三句話,我就那麼惹人討厭,他連話都不給我說嗎?
丈夫說:我每說一句話,你不是諷刺就是挖苦,我還說什麼,還不如干活來得清靜。
情感導師說:你們還能為對方做些什麼?
妻子說:我每天當牛做馬,還要為他做什麼?
丈夫說:家裡的活我都能幹,我要她做的也不多,就是希望她每天能向我笑一笑。
你看,一旦把壞情緒留給對方成了習慣,想改過來就很難,就連對對方笑一笑,都那麼困難,長此以往,則很可能使得相互還深愛著對方的兩人可能走向離婚。
再說,我們把壞情緒給最親的人,並不是說對他們不好,心裡還是愛著親人的,也希望親人會更好。
既然最親的人往往會無條件地對我們最好,我們把最壞的情緒留給他們,公平嗎?
所以,我們要把最好的情緒,留給最親的人。
那麼,要怎樣才能把最好的情緒留給最親的呢?
即要怎樣才能不把最壞的情緒帶給親人呢?
第一,我們要隨時暗示自己,一定要把好情緒留給最親的人,一定不能在最親的人面前發脾氣。
人是世界上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動物。
只要我們有意識地暗示自己,就會逐漸形成習慣,習慣在親人面前表達好情緒。
第二,學會釋放壞情緒。
我們之所以會容易在親人面前表達壞情緒,就是由於我們在工作和陌生人面前滯留的壞情緒沒有釋放,於是在親人面前爆發出來。
所以,我們要學會釋放壞情緒。
比如,你可以到空曠的地方大喊幾聲,也可以到健身房去打沙包,還可以去進行各種運動,如打球,總之,你只要感覺能釋放你的壞情緒就行。
第三,回到家進家門之前,停留兩分鐘,把壞情緒釋放掉再進家門。
有許多成功人士在進家門之前,都會在車裡待兩分鐘,確認自己壞情緒都釋放掉了,再進家門,在家裡也能和家人其樂融融。
願每個人都能把最好的情緒,留給最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