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都是比較出來的》
大清早,起床準備送女兒上班,平常是沒有這種機會的,一般說起來我倆上班節律相同,可是一個在東一個在西,倆單位相距五十公里,今天則是特殊情況,我單位假期稍長,要初十一才正式上班,因此才有這種做好爸爸的機會!相對而言,更是因為這幾天多出來的假期有種莫名其妙的幸福感,也算是福利的一種吧:比較優勢!當然僅限於此,至於其他很多東西是根本沒法比較的,從上下班的沿途景色以及休閒待遇等等,就不談了,很不大度的趙同學拒絕談自己不擅長的東西!
幸福感這東西,在某些人看來僅僅是一種感覺,不過人活在世間,幸福感是最不可或缺的東西,比如說回家過年,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回老傢什麼也幹不了,能做的就是吃吃吃、躺躺躺、玩手機玩手機……偶爾陪俺爹說幾句話,十句之後就處在高危階段,因為倆性格相近都有點喜歡認死理的人,不吵架才是怪事!譬如今年過年我給他講述工傷和病的區別,說一個人工作中突發心臟病,四十八小時搶救不過來才算工傷,而一旦多搶救幾個小時,就不是工傷,而叫做因病死亡。
也不知道當時大過年怎麼扯到這個話題上。我爸說我說得不對,不符合情理,幹活時出事怎麼不叫工傷呢?倆人爭來爭去我爸氣得酒都不喝了。事後想想我倆是不是傻呀?不過認真回味那場吵架居然有種小小的幸福感:這才是真實的父子關係,我不老,我爸也不老,至少每到了各自唯唯諾諾看彼此臉色、生怕對方生氣的地步。所以從這件小事上也能感悟到幸福感的無處不在,但又轉瞬即逝,重要的是能讓你覺得生活內容的真實!
有個階段怕過年,那就是姥姥剛去世後不久,母親最怕過年,一包餃子就想起姥姥的音容笑貌,想起她老人家小時候教她包餃子的情形,母親躺在床上默默流眼淚,我則坐在旁邊六神無主,俺爸一個人調餃子餡、和麵,可是他也不會包餃子,必須等母親振作起來,這個時候我爸就給我講故事,講他一年裡的經歷,都是些帶點幽默感的小事,比如說被狗追、比如說吃了過期的東西鬧肚子等等,終於會有一件事把我媽能逗笑,她爬起來開始包餃子,開始過我們自己的日子,而不是沉湎在過去無法捨棄的憂傷中,後來慢慢也就成為了慣例,過年時媽媽包餃子,我爸就“閒扯片子”,這是我媽給他的名詞,那種原本帶有懷念親人味道的年節,開始有我們自己的內容,於是幸福感如潮般湧來,即便今年過年我回去得晚了些,但年三十下午包餃子時仍和倆老人影片,看媽媽靈活地包著餃子,爸爸則一如既往吹噓自己一年中的坎坎坷坷,我忽然眼角有點溼潤:幸福感會讓人落淚的!
這樣評價幸福感,它不是簡單的喜悅,更不是無聊的回憶,只是在你不經意間感受到一種依賴和溫暖,尤其是你和自己的寂寞孤獨冷對比的時候,幸福感才會油然而生:吵架是幸福感,我和某個女孩曾經吵得一塌糊塗,那個時候傻到居然覺得用口才就能征服愛情,只是那麼吵架和她沒離開相比就是幸福感;吃苦也是幸福感,家裡杏樹上早春結果,我總有點急不可耐,看著杏子略微發紅就摘下來啃,很酸很澀也很苦,可是若干年後想到那種天真,和後世的穩重疏懶相比就是幸福感;離別也是幸福感,有時候遠行千里,有時候此生都不可能再見到,只是在凝視中,在不經意的回首時,那種刺痛慢慢平息,和沒有過被感情刺激的荒誕人生比較,那就是幸福感!
幸福著我的幸福,愛著該愛的人,道路很長,山河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