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一個合得來的人,觀點吻合,我會自覺的認為,我們觀點相通,我們是一路人。遇到一個欣賞的異性,我便覺得他是我要找的人。
凡事有多種角度,也會有多種情況,現在才發現,不完美結果也是一種存在的現象,也是一種經歷,多角度的經歷才會更加理解事物的本身。
自我角度的認知,所帶來的那種驚喜,總是會讓人無法自拔,沉浸在期待與幻想的畫面之中。這種期待與幻想,總是會讓人心甘情願帶著感性去付出,也總相信對方能夠感知,並且有一天,我們可以達到某種程度的發展。
對於這種相遇的驚喜,平衡感的要求總是會一步步的擊碎它,來不及等到所期待的那樣,我們便可能失去了最初的熱情,即使沒有,也總是在軌跡中尋找自己有價值的痕跡來維持自己的熱情。
有一天,小夥伴和我傾述,她與另一個朋友的事情,在她們這段關係中她是主動者,也被很友好的對待,她有什麼好的東西也會與她分享。但有一天,關於關係,她的朋友在另一個朋友述說狀況時含糊的說法讓她倍感失落,不管出於什麼狀況,沒有維護我們的關係的這種失落,她表示真的很失望。最後,她和我說,她其實也是在乎她的,便開始想起並舉例對方在乎她的狀況。
人的糾結從來都不是隻有一種情緒,在失落的同時,又試圖尋找自己所希望如此的證據。對於關係,我們總會覺得喜歡是前提,欣喜的付出是對關係的喜愛,對於付出,我們其實不求回報,但對於關係格外看重。其實不是,雖然我們明面上沒有計較自己的付出與得失,但在付出的時候,已經開始不斷的累加關係的分量,而在某一場景,這種分量開始被衡量,開始有要求。而不僅僅是最初快樂的欣賞。而是,很多東西是相互的。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