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絕不了與各種人打交道。就水平和性格特徵而言,有些人往往有意無意地受“物以類豪、人以群分”之類話的影響而把自己限制在某個特定的交際圈中。殊不知這會失去許多完善自我的機會。縱觀一個人的交際範圍,若以他本人為中界線,那麼他的交際物件不外乎兩種人:水平高的和水平低的。當然,這裡所說的水平絕不僅僅指知識水平,還包括家庭背景、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待人接物的方法等等。同高水平的人交往,-般會有兩種狀態,即極力奉承、鑽營或敬而遠之,但其結果都是不妙的。同高水平的人交往應該不卑不充,創造和諧的交際情境。不要以為“高人”就是聖人,每個人除了工作、事業,都有自己的生活情趣,誰都不願永遠戴著一副面具把自己放在一個特定的交際時空。同這類人交往,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1.講究自然之趣
天然的風景讓人有賞心悅目之感, 不事雕琢的文章又使人如人 佳境。同理,一次無求無施的拜訪,次無所顧忌的談話也會讓 人 揮酒自如、遊刃有餘。小王大學畢業後分到家報社做記者。 由於長期單純的學校生活的影響及各自為政的家庭生活的薰陶,一開始他的採訪難以進入角色,尤其是採訪一些名人雅士,更是緊張得不行。一問一答式的刻板接觸使雙方都覺得難受。後來他從老記者身上學到很多的經驗,把採訪看作交朋友,變問答為調侃,由於講究了自然之趣,話題便豁然開朗起來,被採訪者感到愉悅,他自己也 獲得了採訪提綱以外的許多“ 花絮”和獨特的人生體驗。可見,同 水平相對較高的人接觸,不要一味地去“挖掘”、“ 吸取”,只要“綠了荒山頭",自然就會“乾溝清水流”。目的寓於過程,這是講究自然之趣的法寶。
2.不要太謙虛
謙虛作為一種美德本無可厚非,但在某些特定的交際場景之下,過分的謙虛幾乎是無用的代名詞,同水平高的人交往,你愈謙虛,交際的“距離”就會愈遠。這就好比副彈簧,不變的是對方,為了靠近他,你到底是應該壓縮還是伸長,答案不言而喻。某青年有一次親自向專家請教,當專家問他取得了哪些成績時,他明明發表了一些論文,卻總是遮遮掩掩。專家不得要領,不知他哪方面有特長,為了不挫傷他的自尊心,只得泛泛面論,並無人骨分析以及 “點睛”之言。該青年回來後一無所獲, 想想這並不是人家專家不領情,而是自己太謙虛,心中後悔不已。
3.“請教”有度
孔子說:“獨學而無友。”同高水平的人交際,當然是為了吸取對方長處以彌補自己多方面的缺陷。就交際狀態而言,不可能是平起平坐的,至少從交際語言上就多少有點“請教”的味道。但這種“請教”得有個度,否則會有冒失之嫌。小劉是一家工廠的工人, 業餘喜歡爬格子,和某編輯有一些文字交往。 有一次小劉親自到編輯部去會那位編輯,除詢問稿子的採用情況及有關欄目特點外,還喋喋不休地“請教”了一些超出對方知識範圍及不宜公開的問題,如國外同類雜誌的內部動作情況及編輯的獎金收入,甚至某女編輯的家庭和性格等。那位編輯好沒興趣,只隨便答了兩句便埋頭工作。 小劉碰了釘子,不找自己的錯,反說對方“高高在上”、“ 目中無人”等等,一氣之下和該雜誌社斷了來往,剛剛興起的創作熱情也偃旗息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