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選擇不同,會走上完全不同的生活

先講兩個真實的故事。

首先是A的故事。

A的老家在湖南中東部的一個小鄉村,是家中獨子。從出生到讀完高中,他幾乎就沒有邁出出過他的那個小縣城一步,他也沒有想過有一天會永遠的離開那裡。畢竟,A的父母在湖南小鄉村跟千千萬萬的農村鄉民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收甚微。他們給A規劃好的人生路徑就是:讀完大學回到家鄉,然後找份工作,然後相親結婚,然後再生個孩子,柴米油鹽醬醋茶,一直到永遠。

但自從A去了北方一家985、211院校上大學,他的三觀就徹底被改變了。他從來沒想過中國會有如此繁華、自由、包容、又多樣化的城市。他的知識結構、生活方式,他對未來的規劃開始改變,他已經開始不想回到家鄉過一種毫無波瀾、一眼望到底的生活,他決定:要留在大都市打拼。

大學生活期間,他在努力學好各門功課之餘,還在校內外爭取各種機會做兼職,做助教、發傳單、回收棉被、擺地攤,只要能鍛鍊自己意志,他都樂意去嘗試、去吃苦。這期間,他利用課餘、節假日不多的餘暇用自己掙得的收入學了駕照,頂著炎炎烈日擠著火車,啃著隨身帶的窩窩頭去了上海世博會,還一次次去了蘇北,去了黃山,去了南粵,去了南疆、桂北嶺南,去了深圳,實習,砥礪,磨鍊,成長……

大學畢業後剛開始,他選擇來到深圳這座年輕的一線城市。憑著工作努力,業績優異,他很快嶄露頭角,升職、漲薪,然後創業,置業,和心儀的姑娘談戀愛成家……

整個過程中,他的父母親,未曾給過他任何精神上的壓力與牽絆,只是常常在人生的關鍵時刻給予他鼓勵:“兒子,按照你的內心想法去選擇吧!”

由於沒有過多的紛擾,A一直努力賺錢,在同行業裡做得風生水起順風順水。在他大學畢業的第二年,他在鄰深片區購買了一套93平米的套房,二年後,購置了新車,又在另一個城市置業第二套房產,現在開辦了自己的銷售公司,風風火火開啟了個人的創業之旅……

現在,每天他都能和他的父母一同生活、工作在同一座城市,專心打拼、經營著屬於他們的美好未來!

然後是S的故事。

他叫S,來自湖北,是我朋友的兒子。

他的父母都是湖北某個小縣城的普通的工人,前幾年剛剛下崗失業,現在靠一個小賣鋪維持生計。他在北京上了大學,然後又在北京工作。每天,他都在天還沒亮的時候擠上沙丁魚罐頭一樣的公交車從燕郊到國貿,從破舊漏水的出租房到華麗的寫字樓,在一個兩平米的工位上努力工作,用青春換著他想要的成功。

但事實是,S根本不知道他想要的成功是什麼樣的。

他只是在逃避,他只是不想回到家鄉,不想每天面對著父母的唸叨和逼婚;他只是想賺錢,但他並不知道怎麼樣才能賺到錢,他沒有特別的愛好,他也沒有自己的圈子。他每天就在出租房和公司之間單線迴圈,他每天勤勤懇懇完成著領導給他的工作,卻從未問過這一切的意義。他覺得很累,很忙,但每天晚上卻又是無盡的寂寞和空虛。在這大城市裡,他沒有一個可以交心的朋友,沒有一份能讓他熱愛得不能自已的事業,他也沒有一份敢恨敢愛的愛情。大學畢業已經3年了,他換了三份工作,卻依舊是一個職場的小白。他在北京飄蕩著,只是為了飄蕩,只是為了不回家而已。

年初,在S的29歲生日的一週後,他的爺爺去世了,他沒有見到他爺爺的最後一面。

他回家奔喪弔唁,他的父母和他說:“回來吧!”

他說:“不,我要追求我的理想! ”

但上一個月,S還是回去了。在北京生活將近7年,除了霧霾他什麼都沒有得到,他實在待不下去了。他也沒有錯,他勤勤懇懇工作,在公司裡做著一枚勤勤懇懇的螺絲釘。他不抽菸、不喝酒、不泡吧,不亂花錢,他以為努力就有回報,但是他錯了。

S回到了湖北,他現在幫他父母一塊打理小賣鋪,生意還不錯。同時,他還在準備事業單位的考試,他覺得,他現在的生活似乎比在北京的時候更好。

以上,就是A和S的故事。他們的家庭背景、他們的求學經歷都那麼相似,但三五年之後,他們卻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生活。當然,這兩種生活的選擇本無好壞,但相對而言,S將自己的青春曾經留在了北京,卻沒能留下自己的未來,這不免讓人有些遺憾,有些感慨。

有人說:父母在不遠游;有人說:生活不止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有人說:父母尚在,談什麼詩和遠方;有人說:男兒志在四方。有人說:落葉要歸根;有人說:不去奮鬥宅在家中啃老,父母更加痛苦。有人說:人生最遺憾的事情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在;有人說:你沒有財富和地位你怎麼去贍養父母?有人說:父母不求你多富貴多成功,只求你常回家看看。

“父母尚在,需要陪伴”是那些主張“回到家鄉”的人最主要的理由。

誠然,幾千年的儒家中國所形成的家庭觀念與西方“獨立”、“自由”的家庭觀截然不同。在福利完善、知識水平相對較高的西方,父母在子女年滿十八歲之後便不再承擔撫養義務,子女可以完全自由獨立地選擇自己的人生,父母也無需子女來照顧度過晚年;但是在“以孝為大”的中國,在社會福利不完備的中國,在老年人普遍空虛孤獨的中國,“家庭”永遠是年輕人追求自己生活的的羈絆。這是傳統文化、是國情、是現實,我們無法從根本上改變這些,但我們依舊可以試圖在自我和家庭之間追求一個平衡,尋求一個最優解。

不同的性格,適合在不同的地方發展。

如果你的性格叛逆,如果你個性鮮明、人格獨特,如果你常常腦洞大開,對一切新的事物充滿好奇;如果你並不合群,如果你喜歡折騰,喜歡變化,如果你會常常思考人生和宇宙的終極問題;如果你無法忍受體制內的條條框框,如果你從小就不是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但卻在某一方面有著超人的天賦;如果你相信“自己”超過相信“一切其他人”,那麼,你適合大城市。大城市的包容、變化、自由、競爭,以及大城市中的臥虎藏龍的聰明人,會讓你過得非常快樂。

如果你的性格沉穩,待人處事老成,如果你更偏向人情世故;如果你喜歡傳統、喜歡懷舊,如果你能和所有性格的人都成為朋友;如果你不喜歡折騰,不喜歡變化,如果你活在當下,只看重腳下的路;如果你能在任何的體制內都如魚得水,如果你從小就是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如果你愛好廣泛,興趣眾多,但卻也沒有特別熱愛和擅長的,如果你更相信“別人”而不是相信“自己”,那麼,你更適合在小城市發展。小城市中的按部就班、人情關係、傳統文化等,會讓你生活的安逸並且滿足。

如果你追求安定安穩的生活,如果你更習慣於體制內的工作,更偏向於事業編制和大集團的工作,那回到家鄉更適合你。

如果你迷茫,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工作,你不知道你自己的擅長於理想。那麼,請給自己三到五年的時間,在大城市中漂泊三到五年。當然,在這漂泊的時候,你必須要主動地去與不同的圈子、不同的人碰撞,你需要不斷地嘗試大城市中的林林總總的機會,你需要不斷地自我反省。五年之後,你再來決定你的去或留。

最後,我們從你的父母或者家庭角度,來分析一下作為年輕人,我們該如何選擇自己要走的人生路。

1)如果你的父母尚且不算老(55歲以下),身體健康,還有著自己的工作,那麼我不建議你為了你的父母而放棄在大城市中的一切永遠回到家中。因為你的父母還並沒有急切地需要你陪在他們身邊,你現在需要做的絕對是在父母老去前的幾年裡,賺到足夠多的財富。只有這樣,你才能在父母真正老去的時候,擁有足夠多的時間和財富,去陪伴他們。

2)如果你父母的職業是生意人,或者你的父母也是喜歡變化、獨立人格的人,那你就不應該早早地回到家鄉,和你父母在一起。擁抱變化、創業革新,這應該是你家族的優秀的傳承。包括你的父母,也會希望你能依靠自己創造事業,而絕不是回家在一個安逸而按部就班的環境中做一枚毫無前途的螺絲釘。

3)如果你的父母是即將面臨退休的工薪階層,或者常年體弱多病,你也許應該考慮一下回家。或者,不要讓自己離家太遠。年紀大、工薪、文化層次較低、體弱多病,當這些特徵集中在一位即將老去的中年人身上的時候,他們所需要的遠不僅僅是物質與金錢,他們有著極為強烈的不安全感,他們需要最親近的人的陪伴。所以,如果你的父母也有著強烈的不安全感的話,請多陪伴他們。也許你的性格和事業讓你堅持不回家,但至少,不要離家太遠,至少常回家看看。

4)如果你的家庭特別富裕,如果你是一個富二代,那選擇權完全在於你。你可以選擇回家繼承父母的事業,回家享受富裕帶來的美好青春;你也可以去大城市中,和那些普通的年輕人一起競爭。你是一個幸運的人,你所要做的,是讓你的幸運能夠延續。

5)如果你的家庭特別貧窮,如果你出生在一個極度偏僻、閉塞的山村裡,那無論你的性格、職業、愛好如何,無論你的父母是包容還是傳統,離開吧!來到更大的城市,看到更大的世界。你要改變你家庭和家鄉貧困的方式絕對不是在年輕時候就回家陪伴父母,在大城市中不斷汲取,積累能夠改變命運的資本。

父母不是藉口,無論在哪裡,都可以盡孝

世間道路千萬條,沒有哪條路是唯一的一條。許多時候,大城市又或者小城市也不過就是圍城,真正應該選擇的,應該是自己能接受的,最適合自己的。 說到底,在哪裡生活都一樣有苦有樂,有遺憾、有抱怨。 只是,請不要再以父母為藉口,因為,無論人在哪裡,只要心中有牽掛,你都可以盡孝。

5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終於我還是做了那個背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