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上司黑著臉,心裡嘀咕,是我哪裡做錯事?婆婆臉色不好,嫌我加班不管孩子?閨蜜這些日子不約我,那天跟她開玩笑生氣了?不管遇到什麼事,很多人有這樣的反應——都是因為我,從自身找原因後,心裡多少有點忐忑。
當產生“都是因為我”的想法,先是忐忑自我懷疑,之後就會防備,變成“都是因為你”。上司黑著臉,你覺得他要求太嚴格,對下屬太嚴厲;婆婆不高興,你覺得老人家不理解你不貼心;閨蜜不聯絡你,你覺得閨蜜小心眼,不來往也罷。
“都是因為我”的魔咒,讓人產生防備心理,正如我們指責別人的時候,對方往往不是承認錯誤,而是防衛式反應一樣,這樣只會讓關係疏遠,誤會加深。真實情況是什麼,還沒落實,便自行腦補猜測他人,而後進入防備狀態,最後到攻擊,位於對立面。
沒有防備就沒有攻擊,怎麼解除“都是因為我”的魔咒?
《在遠遠的背後》這本書中,說到要解除“都是因為我”的魔咒,你的人際溝通才會更和諧。作者安心,是中國親子教育的領軍人物,是PET效能溝通的中國督導, PET效能溝通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基礎,尊重自我界限,不僅適合親子溝通,也適合各種人際溝通。
1、解除這個魔咒的秘密,就在於學會區分問題歸屬。
我們慣常認為,誰影響了別人誰有問題。比如孩子在客廳看電視聲音很大,影響你休息,你很生氣,認為孩子有問題,於是你呵斥孩子關掉電視。孩子如果不配合,看得正上癮,很有可能兩相爭吵,一場親子衝突在所難免。
但《在遠遠的背後帶領》這本書中說到,誰有情緒,誰就在問題區。你覺得孩子影響了你休息,你很生氣,你有情緒,你在問題區。孩子看電視很開心,他沒有情緒,他不在問題區,當我們學會劃分問題歸屬,意識到我有情緒、我在問題區的時候,能讓自己保持冷靜,不會採取暴力溝通的方式對待孩子。
反之,如果別人在問題區,我們就要了解什麼事讓他有情緒,幫助他走出問題區。
2、傾聽核實,幫助對方走出問題區。
“問題歸屬,能讓你更有覺察,而有了覺察,你就可以選擇跟以往不同的做法。所以,當清楚地知道是對方處在問題區時,你可以透過傾聽進行核實。如果是因為其他事情,你可以給予對方關懷和陪伴,如果是由於你的某個行為,你同樣可以透過傾聽,協助對方走出問題區。”——《在遠遠的背後帶領》
所以,當我們意識到自己陷入”都是因為我“的魔咒中,先區分問題歸屬。上司黑著臉,婆婆不高興,是他們有情緒被困擾,是他們處在問題區。覺察到這些,我們先放下防備,轉而傾聽、核實,瞭解對方需求,弄清事實真相。注意傾聽,要站在對方的立場,用同理心體會他的感受,這樣更容易溝通。
婷婷回到家,感覺婆婆不高興,心想是不是因為和閨蜜逛商場,婆婆有意見?可是我好不容易有個休息日,為過年辦點年貨,給老公孩子買衣服,我錯了嗎?心裡便有了防備心。
婷婷心裡彆扭著,和老人一起住就是不自由,什麼時候有自己的小家,想怎樣便怎樣。再說,我也不是去玩兒,就算去玩兒又怎麼了?人總要休息,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呀......這麼想著,婷婷給自己找了一大堆理由,來防備婆婆指責。
看到婆婆一個人在廚房忙,婷婷有點心虛,去廚房幫忙,婆婆依然不高興,始終沒吭聲。婷婷忽然意識到自己中了“都是因為我”的魔咒,婆婆有情緒,婆婆處在問題區,要先傾聽弄清事實。
“我有個老同學從外地回來,說好今晚給她接風,想讓你早點回來看孩子,結果打破電話也沒打通,我也沒去成!”婆婆說起來還很生氣。
“對不起媽,耽誤你的事,你肯定很著急。”婷婷說出婆婆感受,並道歉,“我要是先用閨蜜電話給你說一聲,有事打她電話就好了,我和她在一起,是我疏忽了。“
”是啊,你去哪兒事先跟我說一聲,打不通電話我也擔心,大過年的別出什麼事。”婆婆還有點小生氣,不過不像剛才那麼氣呼呼了。
婷婷弄清原因,趕緊說:“媽,害您擔心了。你再跟老同學約一下,人家好不容易回來一趟,一定要見見面,咱明天一起逛商場,我給您買身衣服,過年了咱也換換新,然後華麗麗地去見你的老閨蜜,好不好?當我給媽賠不是了。”這回婆婆喜笑顏開:“就你會哄人,算你有孝心,不用買衣服,我還有身新的沒穿呢,那我明天約同學了啊。”“您約,盡情約,好好玩啊媽!”完美解決。
婷婷舒口氣,慶幸自己沒有陷入“都是因為我”的魔咒,抱怨委屈,想想之前的防備心理和各種理由,不由覺得好笑。老人沒指責她逛商場,只是打不通電話擔心她,又導致自己爽約,著急而已。婷婷想,還是和老人一起住得好,老人幫你帶孩子,只要有事大家不互相猜測,懂得區分問題歸屬,懂得傾聽,多溝通就好了,一家人不需要防備。
你有遇到“都是因為我”的情況嗎?當時你是什麼反應?你會先防備,接著準備被指責後的“戰鬥”嗎?如果再遇到這種情況,你知道如何做了嗎?
防備心,多隔閡;善傾聽,關係則更近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