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生活最基本的一項內容就是料理一日三餐,做飯吃飯。
一個家庭裡,對於夫妻來說,做飯是必須有人承擔的。誰來做飯?這裡頭還真有一些說道。
封建社會,文化糟粕的傳承,造成男女地位很不平等。一般家庭結了婚的女人,穩坐家中火頭軍的位置,似乎天經地義。
解放後,廣大婦女得到了解放,可以出外工作,有了自己的政治地位、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和一定的家庭地位。尤其是歷經70年來,社會文明空前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已少有過去那樣陳舊愚腐。就做飯而言,已不再是女人的“專利”,越來越呈現岀多元化的特徵。
對退休在家的夫妻來說,誰做飯既不稀奇,也無定式。不過,居家夫妻誰做飯,卻有著不同的含義。
或意味著誰身體更好。畢竟做飯也是一項體力活。身體病弱者,難以擔當;或誰做得飯更好吃。夫妻的這項能力與水平還是存在明顯差別的;或誰更有時間。退休了,夫妻也會忙閒不同;或誰更懂得體貼。做飯意味著一種奉獻。做幾次做幾天不難,難的是天天如此。日積月累,愛有多深,自在其中;或誰在家中的地位更高。地位高者,自然動嘴不用動手。從人性上講,沒有誰不想飯來張口的;或誰家夫妻關係更好。和睦幸福的夫妻,在做飯上也會夫唱婦隨。
以上種種,總有一款適合你。不論哪種形態,適合你現在的生活現狀,就是好的。人和人不可比,家與家更不可比。有句話很應景一一存在即為合理。
這裡,我想特別補充的有三點。
第一,做飯是件辛苦活,整天煙燻火烤的不容易,尤其是愛美的女人更不易。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沒有誰哭著喊著或跳著爭著想做飯的。因此,家裡不做飯的人,要體諒操勞者的付岀,懷有感恩之心,以自己的方式表達謝意,這是一種善良和尊重,即使是親人。
第二,人人要學會做飯。做飯是生活的一項技能。退休前,因為工作或許沒有時間。退休後,不能把家務依舊都擱在愛人身上。一份累,分成兩半就不累了。一份甜,分成兩份那是福。家裡的事,夫妻共擔,是一種尊重,是一種關愛。
第三,有動力才有自覺。有人說,我喜歡並有興趣做飯。但我要說,喜歡並有興趣做飯,是因為你有動力。
做飯可以體現人生的一種新的價值。人的價值不僅僅彰顯於事業和社會,還反映在生活和家庭。灶臺,就是退休生活新的價值的平臺。以苦為樂,以累為美,是最樸實的生活態度。
做飯可以體現對家人無限的愛意。吃,不僅僅是添飽肚子。讓家人吃得營養、吃得享受、吃得愉悅,豈不也是一種快樂和幸福。做飯能做出人的一種境界,是人生的一種修行。
做飯可以體現飯菜中藝術的魅力。做飯除了實用價值,還有藝術的創造。菜餚除了色香味,型,會因為它的美給人帶來視覺上的衝擊,會讓人充滿藝術上的享受。所以,做飯也大有用武之地。
做飯可以體現中國食文化的傳承。民以食為天,飲食中蘊藏著博大精深的文化積澱。歷史告訴我們,凡是融入文化要素的事物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儘管做飯不是我們的職業,但學點食文化的皮毛也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總之,做飯不僅僅是為了吃,還包含著一種責任,一份愛心;一種善良,一份尊重;一種文化,一份享受;一種充實,一份快樂。生活是美好的,做飯也是一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