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在影視劇中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小童為了替父報仇,就苦練殺敵本領,用十幾年的功夫去磨那一把復仇的寶劍。十幾年後,人長大了,武藝學成了,寶劍也磨快了。終於有一天,他手刃仇敵報了深仇大恨。看到這樣的結局,連我們的心中都感覺到痛快。
從小就活在仇恨的文化當中,從小就被世俗的文化教導有仇必報,比如:此仇不報非君子;你給我初一,我給你十五;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如此仇恨,請想一想,一個人的心,被仇恨的怒火燃燒了十幾年,這個人的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可能像別的孩子那樣在無憂無慮、平安快樂的氛圍里長大,因為仇恨吞食了他的平安和喜樂。無數個夜晚,仇恨一陣陣在心中翻騰。因被仇恨攪動,他輾轉翻側無法入眠,完全無法擁有心靈的平靜,一直活在痛苦和傷害當中。不得不說這十幾年他一直都在被仇恨傷害。
仇恨像一把尖刀,誰把它揣在心裡,誰就會被它傷害。相信曾經活在仇恨中的人,都會有過這樣的體會。當仇恨湧動而來的時候,你能感受到連心都是痛的。其實那就是仇恨在刺痛你的心。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不是那個人或那件事在傷害你,而是仇恨在傷害你。現在我們明白,傷害是一時的,是曾經的,是過去的,但仇恨卻會讓傷害繼續。仇恨就是允許昨天的傷害,也在今天,甚至在明天繼續的傷害你。
論到饒恕,《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第6章第14節至第15節這樣說:“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面對傷害,神的態度很明確,要饒恕你的弟兄。我們有時有疑問,我們饒恕人也好,不饒恕人也好,對神來說似乎都沒有得失。我們選擇饒恕人,他不會受益,我們選擇仇恨,他也不會有任何的虧損。但他卻為何苦口婆心的一再勸我們要饒恕別人呢?因為神知道,仇恨存在心中,會給我們帶來繼續的傷害;神知道,但我們卻不盡知道。因為神深愛著我們,所以他不想讓我們繼續受傷。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第18章講到了一個比喻,論到了饒恕的必要。一個人欠了主人一千萬兩銀子,但卻無力償還。於是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的債全免了,救他脫離了牢獄之災。可是被免債的那人,卻因為同伴欠他十兩銀子,就揪住同伴不放,甚至也不給同伴任何寬容還債的時間,直至把同伴下在監裡。主人得知此事就大怒,就把那人抓住交給掌刑的,直到他還了所欠的債。神在故事的結尾說,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們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
在馬太福音第18章的比喻中,我們要注意,如果我們不饒恕別人,以公義對待別人,我們就不會被憐憫,就會接受公義的審判。因為我們被憐憫,是基於我們憐憫了別人。仇恨是一個極其嚴重的罪,陷在仇恨中的人就有了一個破口,仇敵就可以藉由這個破口,轄制我們,傷害我們。
神的公義面對我們和魔鬼都是一樣的。如果我們沒有罪,仇敵攻擊我們就是非法的,他也不敢也無法攻擊我們,但如果我們在罪中,仇敵就有了攻擊我們的理由和權利。至此,我們明白了,神之所以讓我們放下仇恨,選擇饒恕,不是為了仇人好,而是為了我們自己更好。
仇恨是一件最費力、最消耗我們肉體和心靈的無用工。因為當我們在床上恨得咬牙切齒,輾轉翻側無法入睡時,我們所恨的那個人,可能此時他正在浪漫度假。那一晚,當我們的心靈在一遍遍咀嚼著曾經的痛苦時,他卻在賓館溫暖舒適的床墊上睡得香甜。那晚仇恨毀著我們的心靈和肉體,但那人卻毫髮無損。
親愛的弟兄姊妹,請醒醒吧。不要選擇仇恨而讓傷害繼續。仇恨實在是一件最沒有意義的事工,費神費力卻又在傷害著自己。請定意選擇饒恕,而不是願意選擇饒恕。因為被傷害的情感,永遠也不願意饒恕。既或情感不願意,意志也要做決定。不要自己拿著刀繼續去刺傷自己。
如果你心中沒有仇恨,你的心裡就是一片花園,如果你任憑仇恨繼續,那麼你就是把自己關在監獄裡。仇恨是仇敵傷害你的工具,是配合仇敵來傷害你自己。如果選擇饒恕,你現在就可以從監獄裡出來,你會得到屬天的自由,你也會呼吸到屬天的空氣。當你選擇饒恕時,神的寶血就洗淨你的罪,仇敵也必然會鬆開它的手,它再也不能借仇恨繼續來傷害你。
人生就像一支鉛筆,開始很尖,經歷多了就會圓潤,承受不住就會斷掉。
別去仇恨你看不慣的人和事,學會承受,學會看開,學會感恩,就能在白紙上畫出美麗的風景。
心是個口袋,什麼都不裝時叫心靈,裝一點時叫心眼,多裝時叫心計,裝更多時叫心機,裝得太多就叫心事。放下一點就會得到更多。學會放下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才會活得更灑脫。
人若被富人影響就會有賺錢的慾望,人若被窮人影響就會有安定的滿足,人若被勤奮的人影響就會有上進的動力,人若被懶惰的人影響就會有頹廢的念想,人若被積極的人影響就會有生活的激情,人若被消極的人影響就會有失望的沉淪。
孟母三遷與其說是搬家,不如說是換環境;與其說是換環境,不如說是換圈子。自己成為誰取決於和誰在一起,沒有仇恨才會擁有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