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一起工作的老李,最近退休了,幾個相處不錯的朋友給他攢了一個局,祝賀他光榮退休,晚年幸福。

老李18歲參加工作,一直就在一個單位,勤勤懇懇,平平淡淡,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成績,也沒犯過什麼錯誤。

那件事其實我們是知道的,領導上考慮老李已經50出頭了,身體也不是太好,就給他調了一個崗位,離開幹了十幾年的原崗位,老李有點不太適應。

老李說:“現在我退休了,有些話我就想一吐為快,你們說當初我幹得好好的,為什麼就把我調個新崗位,那個崗位我又不熟。”

“還找我說要徵求我的意見,其實他們早就商量好了,也就是通知一下,每次我想到這些,我就睡不著覺。”

大家勸著老李,那也是領導關心,別想太多,反正現在退休了,就向前看吧。

聚會結束,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回想著老李說得話,這麼一件小事,他記了這麼多年,這期間想起的時候,得承受多少煎熬。

人啊,這一生得遇到多少事啊,有如意的,也有不如意的,如果每件事都這麼在意,那這生活過起來可是夠累的。

記得有部電影裡說過這樣一句話:別人笑我太瘋癲,我卻笑你看不開。是啊,世間的事看開了一切風輕雲淡,看不開,那就成了一根刺,永遠地紮在了心上。

為什麼會看不開的呢?我們一般人都認為自己比較重要,自己的學識比較高,自己的資格比較老,自己的見解比較長,甚至自己的長相也比較有特色。

但是這種比較重要的感受,需要從他人等外界的認可上獲得,獲得了認可就會信心爆棚,目空一切。沒有獲得認可,就自怨自艾,卑微渺小,認為別人沒有眼光,從而耿耿於懷。

這種無論是被認可,還是不被認可的情緒反應,會讓其他人認為我們不夠成熟。我們自己也因為這種反應,而在自信與自卑之間迷失,搞不清哪一個是真正的自己。

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自我認知不足。若要改變這種狀態,需要我們首先放下認為自己比較重要的觀念。

因為只要認為自己比較重要,就會關閉心念與思想應該開放的大門,再也看不見別人的意見,觀點,見解,只會看見自己,並慣性地為自己的所思所念,所作所為進行辯解,從而束縛住自己前進的腳步。

所以首先放下自己,其次客觀地用對比的方式,在實踐中論證自己的能力,知識等各方面的表現,達到清醒認識自己,彌補自我認知的不足的目的。

瞭解了自己,同時也要了解別人,我們習慣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外界的一切,尤其是在覺得自己比較重要的時候,我們的衡量標準會產生偏差,認可的,我們就認為是好的,可交往的,有利的;不認可的,我們就認為是不好的,拒絕的,有害的。

於是,我們再看外界,就會使用挑剔的眼光,掃視那些有可能有損於我們內心的一切。哪怕對方是善意的,如果不符合我們的內心標準,也會被認為是惡意的。

好像老李,他把領導對他的關心與愛護,當作了針對他的行為,在別人可能都已經忘記的情況下,他還在為這件事糾結,難受。

所以善意的解釋別人的所作所為,也是自我認知充足的表現。只有這樣,我們就能在自強、自立、自信的道路上走得踏實,走得長遠。

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55歲女人拒絕舞伴追求:月入5千自由自在,幹嘛再婚伺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