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郭
“幸福”這個詞似乎並不難,然而現實生活中願意承認自己幸福的人卻少之又少。令人驚訝的是,大多數人認為他們不快樂是因為他們沒有錢。正因為如此,市場上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即“錢能解決90%的煩惱”。

雖然這一說法沒有完全達成一致,但金錢確實可以解決部分麻煩。比如,國家出臺二胎政策後,很多家庭都不願意生孩子。事實上,那是因為他們沒有錢。撫養孩子的費用太高了,在年輕人月薪只能養活自己生活的前提下,自然沒有多餘的錢來撫養孩子。
這樣,經濟越發達,人民的生活條件就越好。理論上講,它也應該更幸福。但似乎不是。在國內生產總值相同的情況下,日韓兩國人民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工作,他們的生活水平也沒有西歐人民那麼輕鬆。相反,他們仍然生活在疲倦之中。

這其中,不乏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現在倡導男女平等,不過,以日本、韓國為例,婚後女性仍然掌管家庭,作為家庭主婦,她們仍佔相當大的比例。男人需要獨自養家餬口,壓力自然上升。歐美國家婦女的平等權利意識早在封建時代就已逐漸形成,性別平等成為潛移默化的思想,社會地位均攤後,就比東亞國家壓力要小,那麼除此外,還有哪些原因呢?
歐洲和美國是資本主義世界的終端市場。當地企業和居民只要不太差,就能過上好日子。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幸福生活”。歐洲和美國是貿易逆差國家,生產的產品少於消費。另一方面,東亞居民需要生產比出口更多的產品來換取外匯。如果東亞的技術水平和歐美一樣,顯然要求東亞工人工作的時間要比他們需要的時間長,雖然歐美工人的工作時間比他們應該工作的時間要短,但歐美人的部分消費是東亞人在幫忙買單。

顯然,在技術和資金方面,日韓不可能與歐美同臺競技。他們只能依靠延長工作時間來創造同樣的財富。長時間工作後,人們的生活自然更加艱辛。與歐洲人的閒暇相比,這是非常悲慘的。
不過,日韓既然能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說明他們的經濟體量不小。然而,它們都屬於東亞製造業發達經濟體。在發展過程中,他們不會像歐美髮達國家那樣建立起足夠的社會保障措施。

因此,西方人可以在國家福利制度下獲得良好的生活狀態而不必工作。但是,日韓兩國沒有這樣的福利制度,就業壓力很大。很多退休老人由於養老金低,不得不選擇做服務員、送信員等零工謀生,這就導致了各國居民身份的不同。
回顧歐洲的發展歷史,我們也可以看到,歐洲國家也並非自古就是發達國家。日本和韓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在歐洲也是一樣的。英國工業革命時期,作為世界科技的突破口,工人的生活也十分緊湊。工人不受法律規定的工時制度的保護,他們每天可以工作超過16小時,真是很神奇了。

後來,面對資本家的剝削和壓迫,他們團結起來,到處爭取罷工、遊行、示威。這動搖了資本家的地位,並逐漸縮短了工作時間。直到上世紀中葉,八小時工作制才在歐洲真正確立。
除了長時間工作,歐洲人現在享受的所有人性化福利制度,如福利待遇、工人保障、醫療制度等,都是他們的祖先與剝削他們的資本家不斷鬥爭的結果。

因此,我們不應該羨慕別人的福利,而應該正視歷史。在近200年的時間中,歐洲人數次透過革命爭取自己的權益,這才發展到瞭如今階段。另一方面,日韓兩國既沒有強迫資本家妥協,也沒有透過革命流血來為自己和子孫後代的福祉而戰。他們怎麼能得到和歐洲人一樣的待遇呢?
無論如何,我們所做出的努力,不會欺騙自己,我們要過和別人一樣的生活。至少,我們應該走過別人走過的路,嚐嚐自己所經歷的艱辛,看看自己有沒有這種能力。

號稱“世界警察”的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霸權,透過各種手段與世界上一些國家勾結。日韓民眾之所以疲憊不堪,其實與此有關。產業限制和多層次的政治原因使得日韓兩國被美國操縱,成為被他人操縱的傀儡。
比如日韓要發展自己的軍工和航空工業,國家同意是不夠的,他們還必須問美國是否同意。如果他們不同意,又沒有相應的科學技術,為了發展國力,只能花錢購買西方先進的武器裝備。這些昂貴的民用飛機和各種武器裝備都是老百姓花錢買的。

做了人家的小弟,就只能不辭辛勞地打工。如果日本和韓國想取得領先,這樣長久地發展下去,日韓想要出頭,那估計還要等上好長一段時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