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自我表達還是迎合?我差點走錯了路,動筆前我竟在反覆思考我所表達的若與大多數人的想法相悖,是我的問題還是大多數人的問題。後來終於想清楚,我的確存在問題,問題是我憑什麼先去假定出大多數人的想法然後去駁斥,畢竟我沒有親自去了解過,就憑自己的認知去臆斷,有種不切實際的浪漫主義,把自己想象成堂吉訶德,對面是一架架風車,風車是假的,是為了自我滿足而憑空出現的。
大多數時候人們面前是荒原,是自己走得太寂寞了,所以臆想一些阻攔出來,增添路途中的趣味。文字不生於鬧市之中,思想不生於熱鬧之時,文字是自己與自己爭論過程的記錄,又或是自我達成共識之後和解的協議,若是周圍太吵鬧,便聽不見自己的聲音。寫作是自我滿足,是一個先折磨自己然後取悅自己的過程,我很少一邊寫一邊酣暢淋漓,我大部分時候腦袋是麻木的,很痛苦,總覺得自己腦袋裡都是漿糊,根本無法正常執行,雜質太多,太濃稠,但我繼續這個行為,不是自虐,是發現雜質之後無法容忍,思考成了清理的過程。
我沒有寫字的天賦,也沒幻想過成為一個大作家,我只是想把自我掙扎的過程記錄下來,我想看看一個人清除掉大腦裡的雜質到底有多痛苦,這種痛苦到底能不能承受,這種痛苦能換來怎樣的清醒,到底值不值得,我想要弄清楚。
回到開頭,我找出了自己的問題,不應該去假定大多數人的立場,找到問題的下一步是解決問題,我要弄清楚我為什麼會這麼想。我是透過平時的經驗累積,以及透過網路的瞭解,再加上自行腦補的能力去粘合出的一副圖景,我之前解釋了自行腦補是不切實際的浪漫主義,那麼我要整理的就是經驗累積和網路上了解到的內容之間的關係。
因為之前的工作原因,接觸過不少人,但接觸到的都是他們所展現出來的,並不一定是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像我平時就經常用很籠統的東西去表達我的想法,因為我懶得去跟每個人解釋,使你對我造成誤解但能停止進一步溝通,是我的自我保護。所以透過經驗去判斷,會出現兩個問題,一是你不清楚他所展現出來的到底有幾分是他真實的想法,同一個人在面對不同身份關係時所表達出來的東西一定是有偏差的,我們透過這種方式積累的經驗太單一;二是很多人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真實想法,他的腦袋比我還濃稠,他已經放棄了,可能準備等它凝固,然後拿去鍊鋼。這些人的表達是無意義的,他只有輸出,而沒有反饋,他的輸出是建立在他日常生活中的積累上,純粹是別人的東西,跟他沒有任何關係,所以他輸出的都是原封不動,甚至有損壞的別人的東西,他不能反饋根據現有問題所需要的具體答案,只是個有缺陷的智慧客服。所以這種經驗積累是很片面的,需要從更多的地方去了解。
然後是透過網路瞭解,這個不復雜,但我本身對網路上的東西存有一絲偏見,所以不能太客觀的去分析,我就直接說結果。我發現網路存在導向性,是有無形的手在引導,所以我感受到的並不是網路上的所有人,而是這隻無形的手。這個時候我的大腦已經有點宕機了,思考他媽的太痛苦了。
綜上所述,我得出一個結論,我曾以為我與大多數人的想法不同,這是錯誤的,大多數人是沒有完全獨立的想法的,與我想法不同的,是掌握大多數人想法的少數人。
我中間打斷一下,我要先解釋“想法”的定義,每個人活著都是在思考的,只是思考“今天中午吃什麼”和“城市的相似性”的區別,我今天談到的是深度思考,是指需要所謂“絞盡腦汁”的思考,大多數人是沒有的。這個話題以後專門講,今天先一筆帶過。
這些少數人是對的嗎?因為我並不一定認為我是對的,也有可能我是錯的,也有可能我們都是對的或都是錯的,我需要繼續思考。
首先我要弄清楚,這些“少數人”是不是一類人?我想應該不是,因為少數人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一類人的出發點是為了穩定,因為群眾是盲目的,甚至有些人智力還存在缺陷,沒錯,我就是在說那些傻逼,例如網路上的噴子,前兩年港獨的年輕人等等,你要顧及他們的智力有限,如果沒有有效的引導,不清楚他們會做出怎樣的行為,這一類人的引導有時會出現問題,但問題的根源是他為了照顧智慧更低的人要不斷拉低引導的門檻,他怕太高深了那些人聽不懂,於是問題出現了,這個世界也存在一些正常智力的人,門檻太低造成俯視的優越感,他覺得制度漏洞百出,他覺得他看到了更多的東西,他要去糾正,所以第二類人出現了。這類人勉強還算正義,但不甚清醒,他忽略了個體差異,他以為的正確並不適用於所有人。照照鏡子,我有時也是如此,一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齷齪模樣,但我和這類人最根本的不同在於我尊重個體的差異,我從來不以為能影響所有人,也不認為所有人都能變成我所期待的樣子。個體差異決定了每個人的認知的差距,我清醒,並不意味著我需要所有人清醒,而是找到與我同樣清醒的人就行了,其他人,與我無關。第二類人,好壞參半,好的是他們的出發點,壞的是他們自以為是的優越感,但這一類人更多是自我表達和說教,並沒有刻意引導,更多的是立了個大旗去吸引,是被動的。那麼第三類人,是無形的手的主要操縱者,他們需要的是利益,需要價值觀認同,需要人們走他們要人們走的路,無形的手長成了有形的路,熙熙攘攘,人們陸續前往,這一代人我不管了,成年人都是有自己的思維,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我無權干涉,關我屁事。但是,你不能影響教育,你不能從各個方面去幹涉未成年人的思想,這是底線,這是我和第三類人最大的矛盾,這一塊我之後也會專門拿出來寫,也是我想去抗爭的東西,我想要透過我的努力,讓教育保持它的純粹,讓未成年人在對於未來人生道路的選擇上有更多的可能性,成年以後的事我不管,這是個人選擇,但成年之前不是,他們需要更多的可能性。這也許是痴人說夢,但我也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心,教育這塊,後面再講,因為我還太稚嫩,講不清楚,我需要再學習,後面才能講清楚。其實還有第四類人,這類人有自我思想,但時而擺動,時而堅定,他們在第一類人到第三類人的擁護者之間來回變動,不專門去講。
小結一下,講講面對這群少數人,我所遵行的態度是怎樣的,這只是我個人的,你們可以做個參考,不用完全聽。尊重第一類人,因為他們守著基本的底線,但要越過他們,不要被最低的門檻攔住;和第二類人做朋友,聽聽他們的想法,做個參考,但不成為他們的學生,走自己的路;警惕第三類人,保持清醒,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防止他們影響未成年人,不讓他們抹去更多的可能性;不管第四類人,他們無關緊要,但不要傷害他們,避免莫名其妙的多個敵人,雖然敵人不可怕,但是沒必要,因為我們的主要敵人是第三類人中做壞事的部分人和被他們影響的部分前兩類人,不能分心。
我還陷入了一個思考,並找了一個不知道是否恰當的答案,我要講出來。為什麼存在差異的個體會被無形的手引導成同一種存在?我覺得是目標的單一,引導不是把你拉進同一條路,這樣你會警覺,效果不好,而是逐漸減少後面可走的路。把不同的路都逐漸匯聚在同一條大路上,這就是對其他可能性的剝奪。
我想要討論,我希望未來可以達到的是,年輕人有更多可以走的路,他們不應該都匯聚在同一條路上,教育就是開新路以及維護舊路,有很多路荒廢了,我們要找原因,是因為這些路不通往大路,那最大的問題是不是因為大路太少了。那麼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告訴年輕人,你們要把小路走成大路,教育要培養出有兩種本事的人,要有拓寬道路的能力和走小路的勇氣,兩者缺一不可,缺前者為魯莽,缺後者為愚鈍。而已經成年的人,我們沒有辦法再回到教育中重造,我們能做的,是保持清醒,替下一代守住小路,也為自己,為自己證明自己沒有走錯路。
對於這些,其實我還有好多話想講,但我不能講太多,因為我還不夠成熟,我沒有完整的體系去指導,我知道什麼是不對的,但我講不清楚什麼才是對的,指出問題但不解決問題是古人直到今人都常犯的大毛病,我不願得這個病。我今天講這些,一方面是給自己梳理,要清楚以後的目標和方向,另一方面,我始終是渺小的個人,我能力有限,我需要找到清醒的同伴,我需要他們共同思考的智慧,你們或許不瞭解這種見不到同路人的無力感,但我仍激勵自己,內心反覆背誦魯迅的話“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