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春節期間就地過年,去觀影了《你好,李煥英》。作為淚點低的人,看完這部片子,我哭了,不去深究故事情節的話,母女兩個的感情的確催淚。

看完片子,想起母女感情,其實還是有些些失落感在裡面。

作為農村有弟女,母親對我的關注的確少一點。

出生魯西南地區農村,八零後,經濟條件一般,有幾年甚至說的上貧窮。與不少農村相似,家庭資源有限時,總會厚此薄彼。對於我的母親來說,她在資源分配時考慮的是能力:儘量兩個孩子都讀書,如果要選一個讀,那就是我和弟弟誰有能力,誰讀書!

作為農村孩子,我早熟,看到鄰居姐姐都是年少嫁人,廚房農田帶孩子,一輩子變成農村阿婆。我很怕自己也那樣,所以讀書比較努力,成績一直很好。

我讀高中時,弟弟初中,迷上網咖,成績不行了,而且他自己沒有讀書的慾望,他自己選擇輟學不讀了,當時恰逢家裡經濟困難,父母同意了。

對於小時候父母的態度,我大概就這麼些記憶,如果非說有其他記憶,那大概是媽媽要走親戚,帶弟弟,沒帶我,我鬧,後來捱打了,很傷心。

後來我讀大學(助學貸款),研究生了(公費),家裡弟弟結婚生子,有限的資源,父母給了弟弟,彩禮傢俱,蓋房子,新娘服。

這個時候的記憶就是大學期間,我想買個棉襖,母親覺著家裡困難沒給買,我生氣了,媽媽找我談心,談了很久,不記得出於什麼原因,我哭了。

心裡覺著母親是有些偏心的,讀書期間,在大城市,我沒有和人比過吃穿,那年之所以想買棉襖,一是因為衣服真的太舊了,其次,的確有點跟弟妹攀比,寒假在家,她天天美美的(我父母錢,當時弟弟打工,自顧自花銷),我卻看著很寒酸。

那次我放棄買衣服後,母親最後還是給我買了,那件衣服我穿了幾年,到現在,過去十多年了,還留著,我也說不清是一個什麼心態,不是怨母親,但就是覺著應該留著。

現在我工作了,弟弟因為沒有固定工作,依然需要父母補貼家用。

我的孩子是婆婆帶,期間喊過母親過來帶,她總是讓我優先找婆婆,只是偶爾婆婆實在有事走不開,媽媽過來臨時帶一兩個月。後來我弟弟家二胎,我也就徹底斷了讓母親來的念想。

現在母親依然勞作,補貼弟弟,也不跟我要錢,只是說等她實在老了,不能動了,讓我不要完全不管她,要定時給點錢,有口飯吃。

從小很多時候,跟母親有一種疏遠的感覺,她應該是愛我的,我也不會等她老了不管她,但是就是不太親近。

這幾年與婆婆朝夕相處,反而感覺感情更親厚些。

也許這就是感情必然的歸宿,想愛,但是因為距離,感情真的在慢慢疏遠。

也許我應該抽出時間,多點和媽媽相處下。

2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老公是普通工人,別人問起他的工作我覺得丟人,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