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樣一句扎心的話:你罵孩子,他不會停止愛你,但他會放棄愛自己。
如果父母言語之間總是嫌棄孩子,長期語言暴力,那麼生長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之下的孩子通常做事易衝動,容易因為報復心理或者逃離的想法,為了換一種生活很可能會盲目跳入婚姻或者選擇一條錯誤的道路。
這樣的孩子很害怕和父母相處,因為那些埋怨、責備、不平等都會讓他們窒息,每每想逃離。
有個網友匿名留下了一段故事:
過年的時候我跟我爸冷戰了!
那天家裡來了親戚,吃飯時我給他們盛湯,我爸就嫌我動作慢,總是不耐煩地說我。其實我的速度就是正常速度,大家也沒有著急。可是他就是埋怨個沒完……
我回家這些天他就經常發脾氣動不動就急眼,反正誰碰上都會被他說兩句。
沒等我盛完,他上來就把碗搶過來,語氣不耐煩地說:“哎呀!我來。”
當時我心裡一股氣就憋到胸口了,但是理智告訴我要控制住,畢竟還有親戚在家裡。
因為心裡的火兒壓不下來,我就想喝點水緩解一下,可週圍沒有我的水杯。於是我就上二樓倒水了。
當時,他可能以為我為這事發脾氣呢,在樓下就破口大罵,也不管親戚在不在場了。然後,我哥就端著湯上樓說,“別下去了,在這喝吧。”
我想著樓下有客人不能丟臉,鬧僵了也不好看,就下去了。
可走到樓梯口又被我爸罵了,當時我就忍不住哭了。因為我有一個毛病,我爸媽一說我,我就控制不住抽噎,流淚,從小就這樣,他們說得越狠,我就哭得越停不下來。
我跟我爸的關係一直不好,記得上學時問他要伙食費也很難,一個月500,他都要說我很會花錢,不懂節省,家裡窮還那麼能花,說我把他當成提款機。
上班後我給我爸打電話都聊不到十分鐘,除非他給我講大道理。
我媽也是,打電話的時好像也沒什麼和我聊的,要麼就是沉默,頂多問我吃飯沒,下班沒,或者發了多少工資。從來不會問我累不累!
看到爸爸罵我,她就沉默不語,也不幫我說話。
我在樓梯口聽著我爸不停地說我,我就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了,感覺喘不上氣,一直抽噎,完全控制不了。
二哥看我爸說個不停,急了就大聲說,能不能別說了!
這下完了,我爸徹底大聲嚷嚷起來:我怎麼不能說她了?我是她爸!有本事滾出去……
家裡的親戚還有我堂妹都看著呢,我真的受不了了!直接跑回屋反鎖了門,真的好丟臉!
晚上,我媽來我房間勸我,說我爸不是故意的,他就那個脾氣……
我想不通,難道這樣就可以傷害我嗎?因為這很傷我自尊心,真的很難受。
從那天以後,我就再沒有跟他說過一句話,儘量不接觸他。
本來還能多呆幾天,但是初五我就走了。
一個人在新的地方也挺好,要麼自己窩在宿舍打遊戲,追劇,要麼一個人出去看場電影。一個人的日子過得倒也清靜、舒心。雖然有時覺得有點孤單,不過習慣了這種生活也挺好。
父母的一些責罵有時候比捱打還可怕,捱打別人還能看到你的傷痕,他們可以安慰你,可責罵就像無形的利刃直接誅心,別人卻看不到一點傷痕,也不會有人在意。
樊登說:父母罵孩子百分之九十是遷怒,就是自己的挫敗感,自己的無能感,自己的無能為力,遷怒在對面的這個孩子身上。
就是這樣的責罵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也許他一生都要活在這個陰影之下。
遇到這樣強勢的父母,孩子始終處在一種無助又無力的感覺之中。在他們眼裡孩子做什麼他都不滿意,而且動不動就雷霆大怒。
《原生家庭》一書中說:那些集中精力於自己的身體和情感維護的家長向他們的孩子傳遞了一條明確的資訊:“你的感受無關緊要,只有我自己最重要。”
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和他們溝通,也許他們試過但基本都是無效的。
所以,遇到這樣的父母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先強大自己,有能力自己生活。你要知道這些責任本不是你應該承擔的,也不必為此耗費大量的精力。你要學會更愛自己,對自己更負責任。
到時候可以短時間內看看父母,儘量不久處。這種保持距離的相處方法對彼此都好。
要記住,我們是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走出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的,要學會愛自己,尋找自己的新生活。
#富書讀書會#
圖|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