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話題解讀,帶您走進更多的正向情感世界!我是你的情感解憂人,但你要懂得放過你自己!
文 | 風停夜泊
人生百載光陰,70後已經過去了一半!我們稱之為“半百”之人。
關於活法,不同的人生階段,心境是完全不同的,也有著不同的領悟。
隨著時間的推移,歲月會在我們一圈圈的年輪上,加刻出一道道深刻的印記。
凡是過往都是序曲,所經之事都為雲煙。
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所看到的每一處風景……
這一切,實則是命運安排我們,對生命固定的誦讀。
對於70後而言,走過了半生浮華,已然看淡了人間的得失與涼薄。
曾經“年輕”時的隨心所欲,已被被歲月打磨成了沒有稜角的圓,迎合著往後的歲月,看上去圓潤又堅實。
70後,沒有好的社會環境讓自己發揮自由下的所長,經歷時代變革,所承受過的挫折和艱難,“鼎力前行”已不足形容。
半生年華已過的人,越是年齡增長,越是想要些許溫暖,來慰藉辛勞半生而丟失的天真和柔軟。
但這簡單的盼望,都只能因“不再年輕”深壓在心底。
不知道是誰,最先說出來“固定年齡,就要做固定年齡的事”這句話。
總之,他說的這句話,足以困住了太多人。困住的人們,都在不停地暗自掙扎,又在不停地循規蹈矩。左右真正快樂、活成自己的人,屈指可數!
以至於諸多人都固守著一種不該存在的思維,呆板度日:小孩子不能太早熟,年長的人不能讓人說出來“沒正事”。
步入70後的人,終於捨得走出困住自己的“牢”,不為那句不知誰說的話所累心。
然而,個別的他們,剛剛面臨至親的永別,又要接著面臨子女的獨立生活,孤寂的歲月裡,養花種草、打魚、養寵,是安逸還是隻能如此,只有經歷過的人心裡最清楚。
對大多數70後而言,左右不過都是過日子,找點事情豐富生活,總好過一把年紀還與自己較勁。
漸漸通透的70後,終於明白這一生活好自己最重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眾樂樂不如獨樂樂。
70後的人,不再隨意發火,不再和自己過不去。
70後的人,不再對合不來的人刻意迎合,明白了對不討喜的人敬而遠之、對合得來的人也保持該有的健康距離,這才是相處之道。
70後,終於在半百之年開始注重了健康飲食和鍛鍊,保持一顆好的心態,迎接餘生。
70後的半百之人,每日都在“排班”健康的日程,學會了把曾經為了上老、下小丟掉的健康逐漸撿回。
曾經,拿著健康換取一切東西是不得不的行為,如今才明白,除了健康最無價,其他都是浮雲。
人這一輩子,健康第一,心態第二,其他一切盡力而為後,就讓隨緣做結果。
心態和健康才是人這輩子最後的底牌。人的自我認知和看透世事,本沒有“遲”的立足之地,任何時候都是最好的開始。
70後年過半百終參透怎樣活,好在一切剛剛好!
不與他人論短長,不為難自己,不苛求他人,不糾結過去,安然與歲月同行迎接餘下的時光。
說到底,70後的人,最高階的活法,無非是“慫對餘生、笑對過往……”
慫對餘生,是一種睿智和豁達,是對世事洞察後的一種境界;
慫對餘生,才能做到凡事不再計較,對一切不可改變的事學會了妥協,收回自己的情緒。
想來,一個人真正的成熟,也不過如此吧。
往事隨風去,糾結、糾纏,是對自己的苛刻。
這一生,能夠牽絆自己的是自己內心的某些執念,能夠令自己痛苦的是自己放不下的情結。
70後,不再糾結過往發生的一切,這是一種格局和心境的擴充套件。
笑對餘生,是對未來不懼,欣然接受一切結果,坦然面對一切得失。
慫,不是膽小怕事,是明白了有些事的不可為;笑,不是沒心沒肺,是懂得了不與自己為敵。
70後的人,再不會為了一些人或事憤憤衝動,懂得了寬容與釋懷,明白了健康與平安對於生命來說不可忽視的重要性。
年過半百的70後,餘生幾十載光陰,慫對人生,笑對過往;不與自己為敵,不給身邊人添麻煩。為自己、為在乎的人,淡定、從容走完餘生!
人生無處不修行,願年過半百的70後,能在餘生各類不可預估的紛擾裡:
安然、坦然、豁達、寬容、無恙、安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