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意識到自己是在清醒地思考了嗎?
先問個小問題:你是否時刻保持清醒,意識到自我的存在?
例如你趁地鐵時,一邊刷手機,一邊隨著車身晃動著,這個時候你是否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即你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嗎?
例如你在看這篇帖子時,你是僅僅閱讀文字看內容,還是一邊保持著“自己”的獨立視角一邊評判內容?
可能說得有點繞,其實就是你是在本能地沿著世界的潮流走,還是保持“清醒”的自我從更高一點的視角來指揮自己行走?
如果要套用心理學的觀點來說,就是你現在是按照下意識的“本我”來做事,還是按照比較理性、客觀的“自我”來行事?至於“超我”那是理想化的目標,此處不談。
清醒而精神地行事
老友一直在炒股,收穫頗豐,他發現大多數人在炒股時希望保持冷靜、分析風口和潮流,然後找到有價值的股票。
但實際上,大多數人都受情緒的本能驅動,只要出現風吹草動或者大面積的下跌時,都會產生恐慌,進而跟風操作,或者大面積上漲時,跟風買進,這就會出現小賺而大虧的現象。
之所以這樣,就是我們總是下意識地根據本能來行事,即使制定了很嚴格的控制原則,依然敵不過內心的恐懼和貪婪,就像閉著眼睛跟著頭羊的羊群一樣,跟著感覺走,荷包越來越輕越來越消瘦。
股市中也有很多理論,例如“逆向操作”,大跌即買進等,但是如果只是根據這條規則就盲目操作,也是一種本能驅動,因為這個時候的你並沒有保持“清醒”的認知。
羊群效應
那麼怎麼才能保持“清醒”、用“自我”來行事呢?
保持清醒,強化氣場
很多心理學中給出了調解“本我、自我、超我”的方法,那麼能夠保持“清醒”的人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呢?
保持“清醒”的人,他的氣場非常強,無論是一個人獨處,還是在人來人往的步行街上,你一眼就能看出來。
我見過氣場很強的一個人,是非誠勿擾節目中的某個光頭嘉賓(不是光頭主持人),他本身個子不算太高,但是一進場就讓人感覺他個子在一米九以上,他說話的時候,別人就會安靜下來傾聽,整個節目的焦點從主持人很自然地轉移到這個嘉賓身上,沒有誰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合理的。
他在介紹自己時,你會清晰地感覺到他時刻保持著清醒和洞察力,與你對話時,他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射在你身上,全神貫注地與你交流,而不像其他人那樣,一邊說話一邊左右環視、心不在焉。
眼神傳遞氣場
保持“清醒”的人有幾個特點:
1、精神足而氣場強
從身體的姿勢到眼睛中的光,全方位地顯示出一個人的狀態,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他的眼神。
保持“清醒”的人,眼神永遠都是充滿光芒的,你能從中感受到他的意志和心情,即使在最疲勞的時候,光芒依然存在,不會熄滅。
所以,電影的正反派BOSS都會有一個眼神的特寫,讓觀眾能體會出BOSS的態度、想法和意志。同樣,如果主角處於低潮時,他的狀態也會透過迷茫的眼神和鬆鬆垮垮的身體姿勢反應出來。
2、專注而聚焦
因為他的思考邏輯是清晰而活躍的,所以很容易和別人的想法產生碰撞,在職場上,這個特徵更明顯。
3、動態而全域性地思考
正是因為時刻保持“清醒”、保持獨立的“自我意識”,所以他不會根據紙面上的問題和條件來思考,而是不斷動態地調整策略,根據條件和問題在不同時間、空間環境下的變化情況來給出方案。
這就類似打摜蛋,在出牌的過程中,根據牌局不斷調整手中的牌型和組合,尤其是調整百搭紅桃的位置,使得自己總是處於最優的態勢中。
簡單地說,普通人一般都是靜態思考為主、動態思考為輔,而保持“清醒”的人,則時刻都在動態思考,在他的視野中,世界都不斷流淌和變化的,唯一不變的是自己的思考狀態。
如何才能保持持續的“清醒”狀態
“清醒”的狀態,需要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支撐,因為它時刻在燃燒著自己。
1、反饋式運動
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既能夠保持身體的健康狀態,也能夠將負面的情緒宣洩出去。
尤其是一些反饋感很強的運動,會讓枯燥的運動變得更有挑戰性,也能更快地宣洩情緒。例如拳擊、打沙袋、射擊、揮拍類運動等。
如果條件不足,可以透過爬樓梯、騎單車等方式在上下班途中鍛鍊。
2、定時反省
“吾日三省吾身”,中國傳統理念一直強調不斷內省,這是非常有效的武器,曾國藩早年在官場到處碰壁,後來自我內省後被稱為半個聖人。
每天找個空閒的十幾分鍾,琢磨一下今天的不足和問題,價效比是非常高的。
3、持續學習
這個無論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因為要保持“清醒”、保持思考力,都需要有新鮮的內容、以前不清楚的資訊注入進來,這樣你才能保持敏銳和洞察。
讀書、看TED演講、與人交流、親身實踐等等,方法很多,關鍵看執行力度。
每天學習一小時的人與每天刷小影片一小時的人,這種行為本身就是“是否清醒”的分水嶺。
不斷充實自己
一句話總結
你是否真的處於“清醒”狀態,在滾滾紅塵的大浪中你是隨波逐流的浮萍還是踏浪前行的弄潮兒,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Wake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