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前段時間一個領導很大方地借給我一本私人讀書筆記,叮囑我不要丟了即可,我很感謝,也很佩服人家在忙碌之餘竟然能學習積累了這麼多,而我渾渾噩噩地生活這麼多年,即便讀書摘錄過一些,也基本上記不住了,幾乎沒什麼積累,只是為了看而看,美好的語句也都隨風而逝。

筆記中有很多至理名言,讓人茅塞頓開、受益匪淺。而關於讀書方面的,我很喜歡楊絳先生的一句話,她說:“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瞭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瞭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讀完有種原來如此的感覺,這麼多年讀書總覺得讀不太懂,大概就是不瞭解人生,生活也比較平淡的緣故吧,總覺得現在的我與之前的我不一樣,之前懵懵懂懂,現在才開始有一些實際的感受,像是從夢中醒來一般,生活就這麼溫吞一般地過來三十多年,真是無知的可怕。

某一次在《兒童文學》雜誌上讀到海明威的短篇小說《殺人者》,於我而言真是沒什麼意思,也沒有什麼感受,但是讀了後面的評論才意識到海明威筆下所影射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以及尼克為什麼要離開那個城市?唉,讀書和生活確實是緊密相連的,好多年都不太懂,也缺乏深入的思考。另外,我讀遲子建的《泥濘》,也覺得自己從小在農村長大,見多了泥濘,但卻沒有如此深入的思考。

今天,我在鳳凰網讀書頻道看到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園》的節選,這本書我去年又看了一遍,第一次是在上大學的時候,但是有些內容我一點印象也沒有了,說來真是慚愧。今天讀起來又覺得寫得非常好,足以指導人生,比如,“總而言之,幹什麼都是好的,但要幹出個樣子來,這才是人的價值和尊嚴所在。人在工作時,不單要用到手、腿和腰,還要用腦子和自己的心胸。我總覺得國人對這後一方面不夠重視,這樣就會把工作看成是受罪。失掉了快樂最主要的源泉,對生活的態度也會因之變得灰暗……”“雖然人生在世會有種種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與不幸中作選擇。”

有句話叫“經典常讀”,每次讀都有新的發現和不一樣的體會,我以往總是沒有足夠的耐心。有人說,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你如果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我希望藉此機會,知道過去的自己不夠努力,不勤于思考,不規劃人生,而不是原來那個自己,做一個有追求有行動的新我,不管幹什麼都要幹得好一點。

1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感情裡,容易滿足一定快樂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