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滿足的人,一定是快樂的麼?
我發現不一定。
倘若在一段感情裡,你什麼都能做,什麼事都能忍受,付出的總比得到的多。
這時候,對方稍微對你好一點點,你就產生了“其實他對我也不差”的滿足感。長時間下來,失落感也會慢慢累積。
容易滿足是好事,但也要有個度。
如果一味降低自我去匹配他人,不僅會讓對方產生依賴感,你也會在這個過程中丟失自我。
01
當我們特別在意一個人的時候,對方的言行舉止很容易就俘虜人心。
最近很多人都在追《暗戀.橘生淮南》這部劇。雖然看過很多暗戀的橋段,但每次看到這樣的情節設定,總會在大家心裡掀起一股熱潮。
對方無意間朝你所在的方向看了幾眼,心裡就小鹿亂撞了;
對方不過是跟你打了聲招呼,你就已經開心到找不著北了;
......
所以說,暗戀確實很卑微,也很容易滿足。
學生時代的洛枳暗戀盛淮南,偷偷地關注,默默地喜歡。那種小心翼翼,怕被對方發現的樣子,有過暗戀經歷的人,想必都會感同身受。
一次偶然的相遇,盛淮南叫了洛枳的名字。 表面看似毫無波瀾的洛枳,得知對方記得自己的名字時,內心一陣狂喜。
每次看到這樣的場景,不知道為什麼總會讓人氣到上頭,喜歡一個人怎麼就那麼卑微。
有人說,這就是暗戀者的心酸,明明是一件平常不過的事,在暗戀的人看來,卻視如珍寶。
若兩人最終修成正果,心裡至少平衡一些。若無疾而終,不免更加忿忿不平。
生活中,就不乏這樣的現象存在:
兩個人在一起,你一頭熱的付出,對方則一副毫不在乎的姿態。平常不捨得給你花錢,節日或紀念日也從來不會想著給你買禮物。
在你看來,這都是無關緊要的事。突然某天,對方給你送了個贈品,你都能感動得一塌糊塗。
這時候,作為旁觀者只能是“怒其不爭”,但作為當事人的你真該醒醒了。
在感情裡千萬不要做聖母,該提的要求還是要提,該做的事還是要做。
02
我們很喜歡用“簡單、懂事”來稱讚一個人。
慢慢就發現,在人群裡,這類人最容易滿足,也最容易被人忽略。
為什麼呢?
因為很容易應對,隨意一件事就能將他們應付了事,你也不用擔心他們會任性、胡鬧。
朋友璐璐就是這樣的人,在感情中可沒少吃虧。
每次談物件,身邊的人就開始說她“一頭挑子一頭熱”,毫無保留地為對方改變,一再降低自己的要求。
在對方眼中,她是個單純、懂事的女友。只要對她態度好一些,不管提出什麼要求,她都能不含糊地答應。
作為一個特別情緒化的人,感性往往居於理性之上,為此她也有不少的煩惱。之前她一直想出去旅遊,但對方一直表示沒有時間。
上個月剛好兩個人都休假,在好說歹說之下,對方才勉強答應了她。
為此她也開心了好一陣,隨後的一系列路線規劃、訂酒店等事宜,她都一個人事先做了準備。
“他能答應去玩,自己就已經很滿足了,其他的事,我可以做好”。
看吧,不管是愛情還是友情,她向來如此。
太過於容易滿足,在別人眼中就是什麼都可以做,什麼都能接受,特別容易應付和打發。
有時她也會對自己缺乏信心,繼而產生“自己不值得那麼好”的自卑心理。
長此以往,對一個人的心理,造成的影響可想而知。當你太過於容易滿足的時候,在別人看來就是個好忽悠的人。
以至於本應是常理之中的事,也會被放大,說白了就是會讓對方產生廉價感。
03
人們常說,知足常樂。
這當然沒有錯,但太容易滿足並非都是好的。
時刻清楚明白自己所需的人,才能算得上是理性的,也才能真正做到讓自己愉悅。
小時候,在我的印象中伯父總是不著家,也沒有穩定的工作,有時一個月都見不到幾次面。
而伯母,一個人操心著家裡的事,忙前忙後,任勞任怨,還整天一副樂呵呵的模樣。
看起來他們是兩種不同型別的人,竟然能在一起生活了幾十年。每次伯母和鄰居坐在一起聊天時,總說如果他能多回家,她也就心滿意足了。
其實,他們的家庭生活並不富裕,也過得很苦。
伯母是我們那裡出了名的好脾氣,她對伯父的要求也不高。雖然她是個要強的人,能吃苦耐勞,但獨自拉扯一個家,終究抵不過現實。
容易滿足並不代表沒主見、委屈求全,而是真正從心底裡感受到愉悅感,是雙向獲取的過程。
像伯母這樣的人,在他們那個年代大有人在,與其說她們滿足於現狀,倒不如說是無力的妥協。
我所認為的“滿足”,即是對所擁有的,感到心滿意足。如果未曾擁有,就止步不前,原地打轉,那是無益的。
現在有的人真的太容易滿足,不惜一步步降低要求和期望值,或許我們不必如此。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就算只是獨自一人,也要學會發光才行。